九三阅兵之所以来的是洪秀柱,而不是马英九,原来是有原因的,说白了,他们同样都是前国民党主席,但是两个人的处事风格却大相径庭。 在不少台湾民众心里,马英九的名气、资历、国际形象似乎都比洪秀柱更“吃香”,要论曾经的政治地位,他做过八年地区领导人,风光无限,可今年九三阅兵的观礼台上,却没有他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那位说话辣味十足的“小辣椒”。 洪秀柱,在台湾政坛素有 “小辣椒” 之称,面对敏感话题,别人避之不及,她却勇于发声。曾有记者问她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她毫不含糊,直言该说的就得说,装聋作哑那是鸵鸟行径。 卸任国民党主席后,她愈发活跃。一会儿跑去参加两岸青年冬令营,和年轻人交流互动;一会儿又奔赴抗战遗址,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岛内有人劝她收敛些,别给自己惹麻烦,她却爽朗回应:“我都这把年纪了,还怕什么?该来的时候就来,该说的话就说。” 在当时岛内复杂的政治环境下,谁要是和大陆走得近,就可能被贴上各种负面标签,遭受无端谩骂,甚至正常生活都会受到严重影响。但洪秀柱似乎把这些顾虑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全身心投入到民间交流活动中,组织公益活动、举办历史讲座。 没了政治职务的束缚,她活得愈发真实自在,不用再为党内平衡煞费苦心,也无需顾忌选票得失,真正做到了想说就说、想做就做。 2015 年,那时的洪秀柱还不是如今这般 “激进”。当时连战准备去参加抗战 70 周年阅兵,她还曾公开批评,觉得这样的举动会伤害国人感情。那时的她,秉持着党内保守派的立场,凡事都小心翼翼,谨慎考量岛内民意,生怕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然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她。同年,她代表国民党参选,起初势头正盛,前景一片大好,可党内却突然变卦,以她 “太激进” 为由,强行将她换下。 她意识到,与其瞻前顾后,一味讨好所有人,却最终谁都讨好不了,倒不如坚定地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既然横竖都无法让所有人满意,那不如听从内心的声音,按自己的想法大步前行。 自那以后,她对诸多问题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尤其是在历史问题上,她态度坚决,认为这是原则问题,绝不能有丝毫含糊。她坚信,抗战胜利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荣耀,这段历史不容任何人歪曲、独占。 正是这种敢作敢为、毫不做作的性格,让她在两岸交流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也正是这份果敢,让她得以站在九三阅兵的观礼台上,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反观马英九,2008 年上台之时,可谓意气风发,支持率高得惊人,两岸关系也迎来了一段相对缓和的时期,被外界称作 “春暖花开”。 他上任后不久,便大力推动 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一举措在岛内引发了激烈争论,支持者认为这是历史性突破,将为台湾经济带来新机遇;反对者则指责这是 “卖台” 行为。但无论如何,协议最终还是成功签署。 在他执政的八年时间里,一共推动签署了 23 项协议,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台湾对大陆的出口占比一度超过 40%,岛内农民的水果有了更广阔的销售市场,观光业也赚得盆满钵满。 一旦涉及到更为深入的两岸政治定位等关键问题,他便开始含糊其辞。“九二共识” 这四个字,他时常挂在嘴边,可若进一步追问共识的具体内容以及未来如何推进,他就开始顾左右而言他。 曾经,北京方面有意安排一场高规格会面,这无疑是深入交流、推动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绝佳机会,可马英九思前想后,最终还是婉拒了,给出的理由是 “时机还不成熟”。此后,“时机不成熟” 便成了他在面对诸多需要明确表态场合时的常用托词。 2015 年,他虽踏上了大陆的土地,也参观了一些历史遗址,但当抗战 70 周年阅兵的邀请函摆在面前时,他还是选择了放弃,称要顾及岛内法令和舆论。就这样,他错过了一个见证历史、推动两岸关系迈向新高度的绝佳契机。 如今,他手中运作着一个基金会,开展一些青年交流项目,可这些项目的推进困难重重。绿营掌权后,对这类涉及两岸交流的活动紧盯不放,动不动就以调查资金来源、审查活动内容为由进行刁难。 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马英九行事愈发谨小慎微,不敢有丝毫大的动作。九三阅兵当天,他在台北参加了一个研讨会,会上谈及一些历史教训,可对于为何不去北京观礼这一关键问题,他却只字不提,面对记者的追问,也是闪烁其词,始终不正面回应。 洪秀柱敢爱敢恨、敢于担当,在两岸关系上勇往直前,为了民族大义和历史真相,不惧外界压力,坚定地迈出每一步;而马英九则过于谨慎,在复杂的政治环境和各方利益权衡中,逐渐错失了推动两岸关系取得更大突破的机会。 这也让我们满怀期待,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像洪秀柱这样的有识之士挺身而出,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共同书写两岸和平统一的美好篇章。 信源:中国台湾网——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将出席九三阅兵 传承历史真相
民众党提出高标准的“蓝白合”初步方案:一,2026年“蓝白合”,支持黄国昌参选新
【12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