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击到了,卡塔尔,伊拉克,沙特,埃及,土耳其,科威特,叙利亚,约旦,伊拉克等国,

纸上点将 2025-09-17 19:36:41

反击到了,卡塔尔,伊拉克,沙特,埃及,土耳其,科威特,叙利亚,约旦,伊拉克等国,要组成军事联盟,应对以色列针对任何成员国采取的任何行动。  这种联盟的想法早就有了,上世纪四十年代,阿拉伯国家就曾经联合出兵对抗以色列,但因为各自打各自的算盘,最后没能形成像样的合力,反倒分歧更大。  阿拉伯国家在上世纪40年代末期曾尝试通过军事手段维护区域利益。1948年,以色列宣布独立后,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国派出部队介入巴勒斯坦事务。这些国家总兵力超过4万,配备坦克和飞机,但协调机制欠缺。埃及部队主要从南部推进,约旦控制耶路撒冷周边,伊拉克和叙利亚从北部施压。 结果,由于情报共享不足和指挥分歧,以色列部队利用机动优势反败为胜。战后,各国签署停火协议,却在领土划分上争执不休。这次行动暴露了阿拉伯世界内部的碎片化,埃及追求领导地位,沙特关注石油安全,其他国家则担心本国边界稳定。后续的反思促使阿拉伯联盟在1950年成立,旨在协调政治和经济事务,但军事合作始终停留在纸面上。 1967年的六日战争进一步凸显阿拉伯联合的局限性。埃及在西奈半岛集结大量部队,叙利亚加强戈兰高地防御,约旦和伊拉克提供支援。总兵力接近50万,装备包括苏联援助的坦克和战机。然而,以色列先发制人,通过空中打击摧毁埃及空军基地,导致阿拉伯方面损失惨重。埃及空军在首日即损失300多架飞机,叙利亚和约旦防线随之崩溃。 战后,阿拉伯国家在阿拉伯联盟框架下召开会议,讨论联合防御,但内部矛盾加剧。埃及和沙特在领导权上竞争,约旦关注河西岸控制,伊拉克则受国内政治影响。这些分歧导致军事合作难以深化,尽管阿拉伯联盟通过了多项决议,却缺乏执行力。伊斯兰合作组织在1969年成立后,也尝试推动区域团结,主要聚焦宗教和文化领域,在安全问题上成效有限。 近年来,中东安全环境变化加速了联盟讨论。伊朗在地区的影响力扩张,促使沙特、埃及和土耳其等国寻求平衡。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出现新动态,如2020年的亚伯拉罕协议,涉及阿联酋、巴林、摩洛哥和苏丹。这些协议强调经济合作和情报共享,但未形成正式军事联盟。 2024年,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冲突升级,伊朗支持的团体介入,导致地区紧张加剧。沙特领导的反恐联盟成立于2015年,成员超过40国,主要针对极端组织,却未明确应对以色列。土耳其在叙利亚北部行动,埃及专注苏伊士运河安全,这些国家虽有共同关切,但主导权争夺阻碍深度合作。2025年以色列对多哈的袭击,成为催化剂,卡塔尔作为受害方,推动多国对话。 以色列2025年9月对卡塔尔多哈的军事行动,针对哈马斯高层,造成平民伤亡和基础设施破坏。这一事件引发阿拉伯世界广泛谴责,沙特、埃及和土耳其等国迅速表态。卡塔尔主持紧急峰会,超过50国代表出席,讨论集体响应机制。 埃及提出类似北约的框架,强调一国遇袭全员援助,包括情报共享和部队调动。沙特补充资金支持条款,土耳其建议纳入非阿拉伯成员如伊朗,以扩大影响力。伊朗虽与沙特有历史分歧,但表示愿参与讨论,焦点在波斯湾安全。伊拉克和叙利亚强调边境协调,约旦关注约旦河谷稳定,科威特提供后勤援助提案。峰会通过公报,设立联合委员会,成员国同意部分决策权移交。这次行动不同于以往,弱小国家担心连锁反应,大国认识到不作为的代价。 联盟构想的推进面临多重挑战。宗教和民族差异是主要障碍,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分歧影响伊朗与沙特合作。土耳其的区域雄心与埃及的领导追求碰撞,伊拉克内部派系斗争削弱其参与度。外部因素不可忽视,美国支持以色列,俄罗斯和中国在中东有利益布局。 这些大国关注联盟动态,可能调整军售和外交策略。历史经验显示,阿拉伯联合往往在危机中起步,却因利益冲突瓦解。如1973年赎罪日战争,埃及和叙利亚协调进攻以色列,沙特实施石油禁运,但战后分歧再现。当前,联盟草案包括军演和预警系统,但执行需各国让渡主权,这对沙特等大国是考验。小国如科威特希望获保护,却惧怕被卷入更大冲突。

0 阅读:32

猜你喜欢

纸上点将

纸上点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