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嘴叼着头发救人”——看到这个新闻标题时,第一反应是震惊,接着是心疼。54岁的

夏日朗晴 2025-09-17 20:01:21

“用嘴叼着头发救人”——看到这个新闻标题时,第一反应是震惊,接着是心疼。54岁的杨先生刚做完锁骨手术,却毫不犹豫跳下日本伊东城崎海岸的悬崖峭壁,在风浪中用漏网编织袋托起落水女子,最后精疲力竭时竟用牙齿咬住她的头发,坚持到救援队赶来。现场目击者说,风特别大,游泳圈的绳子根本甩不出去,杨先生几乎是徒手爬下湿滑的岩壁,每一步都像在玩命。 这种“玩命”的救援方式,让人想起青岛父子田刚和田壮的专业操作——他们同样选择抓住头发,因为“抓衣服会滑脱,抓手臂不稳当”,而头发能稳稳控制落水者位置,借浪花惯性快速施救。但杨先生没有专业装备,没有救援培训,他用的装水瓶的袋子、咬头发的动作,全是急中生智的本能。最戳心的是他事后那句话:“我当时连站都站不起来。”可就是这样一个“站不起来”的人,硬是把人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这事儿为什么让人眼眶发烫?因为它撕开了英雄主义的浪漫滤镜。没有从天而降的超能力,只有血肉之躯的极限挣扎——杨先生锁骨还打着钢钉,海浪一次次把他拍回原点,最后靠牙齿坚持的十分钟,每一秒都是对“凡人英雄”最真实的注解。网友说这是“用命换命”,但更准确地说,这是用“毫不犹豫的选择”换命。当别人犹豫“我能不能救”时,他想的只有“她会不会死”。 当然,我们不该鼓吹这种危险行为。专业救援队强调,非专业人员盲目下水可能造成二次事故。但杨先生的“不专业”恰恰映照出更珍贵的“专业”——那种刻在人性里的共情力。就像青岛父子考取的救援证书,和杨先生咬紧牙关的坚持,本质都是对生命的敬畏。 现在想想,如果是我在现场,会怎么做?可能连爬下悬崖的勇气都没有。但杨先生让我们看到:英雄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那一刻,选择把别人的命看得比自己更重要。这事儿您怎么看?欢迎留言聊聊——您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凡人英雄”?或者,如果是您,会怎么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伸出援手? (案例来源:上游新闻)

0 阅读:6
夏日朗晴

夏日朗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