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解放军连长刘玉明办完转业手续,准备从徐州回山东老家。汽车站里人来人往

春秋说史 2025-09-17 22:38:11

1950年,解放军连长刘玉明办完转业手续,准备从徐州回山东老家。汽车站里人来人往,他拎着简单的行李,心里空落落的。 1950 年的徐州车站,人声吵得人耳朵疼,可南来北往的喧嚣,半点儿都钻不进刘玉明的心里。 他刚办完转业手续,那份盖着红章的证明揣在兜里,八年军旅生涯,就这么浓缩成了一张薄纸。 他心里空得发慌,就像被人硬生生剜走了一块肉,这滋味,比淮海战役留在肩胛骨里的那枚弹片还磨人,弹片顶多阴雨天隐隐作痛,提醒他战争过去了;可这张转业证明,却让他对着未来犯了迷糊。 裤兜里明明揣着回山东老家的票,可他就是挪不开脚,总觉得还有啥事儿没弄利索。 车站墙角缩着个女人,二十出头的年纪,头发枯黄得像干草,光着脚,一身破衣裳在初夏的风里根本挡不住凉。 她捧着个豁口粗瓷碗,不像别的乞丐那样上前讨要,只直勾勾盯着每个路过的军人,眼神里又盼又怯,杂得很。 这女人叫梁怀玉,老家是山东莒南的,六年前开抗日动员会,她当众扬着嗓子喊:“谁第一个报名参军,我就嫁给谁!” 刘玉明当即应了声,她就成了他的妻。 新婚才第五天,刘玉明就上了战场,这一去就是六年。 六年间,她只收到过丈夫一封 “我安好” 的回信,却凭着这三个字撑过了所有苦:躲鬼子的扫荡、扛村里的闲言碎语,硬生生熬到了全国解放。 后来听说丈夫可能在徐州转业,她没再多问,就凭着这模糊的消息,从山东一路走到了江苏。 刘玉明兜里揣着回山东的票,眼看火车就要开了,站台上突然有人扯着嘶哑的嗓子喊,一嗓子就叫出了他的名字。 他猛地回头,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身影光着脚,正跌跌撞撞追着火车跑,那不是他日思夜想的梁怀玉,还能是谁! 1944 年那个扎着辫子的姑娘模样瞬间涌进脑海:两床崭新的粗布被子就是他们的婚礼,她连夜纳好的布鞋还带着针脚的温度,临走时那句 “我等你回来” 更是刻在心上。 而梁怀玉,就凭着他那因为旧伤微微耸起的左肩背影,一眼就认出了他。 “停车!快停车!” 刘玉明急得直跺脚,疯了似的拍打车窗,说来也怪,那火车竟真的缓缓降了速,慢慢停住了。 他几乎是跳下车,朝着妻子冲过去,两人紧紧抱在一起,哭得说不出话。她手里攥着的破碗 “哐当” 摔在地上,碎成了片,就像他们那些熬出头的苦难日子。 后来,刘玉明带着梁怀玉回了济南,在粮食局找了份工作,安安稳稳地落了家。把徐州车站这桩奇遇讲给母亲听时,老人抹着眼泪叹:“俺儿没白穿那身军装。” 刘玉明这才彻底想明白:军装是脱下来了,但军人的日子从没结束,不过是换了个战场接着 “战斗”。守护,才是一名士兵这辈子都卸不掉的 “番号”。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信源:党史学习教育官方网站:梁怀玉和刘玉明】

0 阅读:52
春秋说史

春秋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