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英国首相斯塔默共同宣布签署了一项

康安说历史 2025-09-19 10:41:50

2025 年 9 月 18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英国首相斯塔默共同宣布签署了一项名为《科技繁荣协议》的历史性合作计划。 根据官方公布的内容,这个协议要让美国科技巨头砸 310 亿英镑到英国。微软一出手就是 220 亿英镑,要帮英国搞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英伟达更实在,直接把 12 万块先进 GPU 芯片搬过来,说是要建欧洲最大的 AI 算力中心。谷歌也凑热闹,要在赫特福德郡开新的数据中心。这些数字听起来挺吓人。 英国人好像捡了个大便宜。斯塔默政府天天喊着要搞 “安全经济学”,要靠人工智能和清洁能源摆脱经济困境。 可英国自己兜里没多少钱。他们的财政大臣之前还嘴硬说 “英国不靠补贴”,现在转头就接下了美国的巨额投资。这种反差实在有点讽刺。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美国人的钱从来不好拿。协议里明里暗里要求英国跟美国的技术标准对齐。从监管规则到安全审查,都得按美国的来。这意味着英国在科技领域的自主权要大打折扣。他们嘴上说要 “繁荣”,实际上可能成了美国科技霸权的马前卒。 更值得琢磨的是美国给英国的特殊待遇。欧盟、日本、韩国这些盟友跟美国谈贸易的时候,都被要求加大对美投资。唯独英国不用。 不仅如此,英国汽车出口到美国的关税上限还比欧盟低了 5 个百分点。特朗普这招 “区别对待” 玩得溜,明摆着要在盟友之间制造裂痕。 这个协议看起来是民用科技合作,实际上跟军事脱不了干系。美英在 AUKUS 联盟里早就搞起了人工智能军事化。 他们用 AI 追踪潜艇,搞海上无人机演习,目标直指中国。现在借着《科技繁荣协议》,把民用技术和军事应用绑得更紧了。那些投入 AI 和量子计算的资金,保不齐有多少会悄悄流进军工项目。 英国国内不是没人看穿这一点。有反对党议员质问斯塔默,说这个协议会让英国变成美国的 “科技殖民地”。 可政府根本听不进去。他们一边拿着美国的投资,一边削减本国基础科学研究经费。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操作,怎么看都不像是真心要发展科技。 反观美国,算盘打得更精。他们借着投资的名义,把微软、英伟达这些巨头推向英国市场。这不仅能赚大钱,还能控制欧洲的科技命脉。 更妙的是,通过技术标准绑定,能轻松遏制其他国家的科技发展。就像《现代外交》期刊说的,西方国家总想着用这种手段卡别人脖子,最后只会损害全球创新。 最讽刺的是协议里说要 “创造 5000 个就业岗位”。英国现在有多少科技人才在流失?他们的基础设施有多落后?这些根本问题不解决,靠美国人撒点钱就能繁荣起来?恐怕到头来只是给美国企业打工,自己啥核心技术也留不下。 斯塔默政府还在做梦。他们以为抱上美国大腿就能重现 “日不落帝国” 的荣光。可看看澳大利亚的下场就知道了。在 AUKUS 里,澳大利亚花天价买美国核潜艇,最后还不是被牵着鼻子走?现在英国又要重蹈覆辙,实在让人看不懂。 国际社会看得很清楚。美国这套 “科技结盟” 的把戏,本质上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他们一边喊着 “自由开放”,一边搞小圈子排除异己。这种做法早就引起了很多国家的不满。毕竟科技发展需要开放合作,不是搞拉帮结派。 协议签了,钱也快到账了。但英国老百姓能真正受益吗?恐怕很难。那些投资大概率会流向美国企业控制的项目。英国本土的科技公司可能会被挤压生存空间。所谓的 “繁荣”,不过是少数人的盛宴。 特朗普在发布会上说这是 “历史性的一天”。这话没说错。只是这历史,可能会记下英国如何一步步失去科技自主权,记下美国如何用资本和标准编织新的霸权网络。 科技发展从来不是靠依附别人。中国这些年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突破,靠的是自主创新,靠的是开放合作。而不是像英国这样,把自己绑在美国的战车上。 斯塔默和特朗普在闪光灯下握手合影的时候,可能忘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真正的科技繁荣,靠的是互利共赢,不是零和博弈。靠别人施舍来的 “繁荣”,终究是空中楼阁。 这场看似风光的签约仪式,说到底不过是一场精心包装的利益交换。英国拿主权换投资,美国用钱换霸权。至于所谓的 “科技繁荣”,恐怕只是个好听的幌子而已。

0 阅读:32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