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的“逮捕令”:如果内塔尼亚胡进入全球57个穆斯林国家,他将被逮捕 根据“全球事务”的说法,卡塔尔已明确表示:一旦内塔尼亚胡进入到全球57个穆斯林国家,他将被逮捕,不过在这里的“逮捕”略有歧义:其一,一旦内塔尼亚胡进入穆斯林世界,卡塔尔将会前往这些国家将他逮捕,其二,这些穆斯林国家可能会直接将内塔尼亚胡逮捕。 这一切的导火索,源于2025年9月9日以色列对卡塔尔首都多哈的一场军事袭击。以色列以打击哈马斯领导层为由,对这个长期充当巴以停火谈判调解人的海湾国家发动了历史上首次直接军事打击。这一行动彻底激怒了卡塔尔,也让整个阿拉伯世界为之震动。 在随后召开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紧急峰会上,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当着所有成员国领导人的面怒斥以色列的行为是“国家恐怖主义”。 就在这次峰会上,卡塔尔方面放出了一个重磅消息:一旦内塔尼亚胡踏入全球57个穆斯林国家中的任何一个,他都将面临被逮捕的命运。 这里所说的57个国家,正是伊斯兰合作组织的全部成员国,这份名单涵盖了从亚洲到非洲的主要穆斯林国家,包括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伊朗、土耳其等影响力较大的国家。 卡塔尔的这番表态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24年11月21日,国际刑事法院就已正式向内塔尼亚胡和前国防部长加兰特发出逮捕令。这份逮捕令指控两人在加沙军事行动中故意针对平民发动袭击,并故意剥夺加沙平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资,这些行为已构成“战争罪和危害人类罪”。 根据《罗马规约》,国际刑事法院的124个成员国都有义务执行这一逮捕令,而伊斯兰合作组织的57个成员国中,大部分都是国际刑事法院的成员国。这就为卡塔尔的声明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不过,关于“逮捕”的具体实施方式,外界存在两种不同解读。其一认为卡塔尔将亲自前往这些国家实施逮捕,其二则认为这些穆斯林国家会依据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自行采取行动。从国际法角度来看,第一种情况的可行性极低。 国际法明确规定,一国在另一国领土上执行逮捕必须获得所在国的明确同意,否则将构成对他国主权的侵犯。 这一推断并非没有根据。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发布后,荷兰、瑞士等成员国已明确表示将严格执行这一裁决。荷兰外交大臣甚至公开表态,只要内塔尼亚胡踏入荷兰领土,就会“百分之百”执行逮捕令。这一立场在部分穆斯林国家中也得到了呼应。 巴勒斯坦政府对国际刑事法院的裁决表示热烈欢迎,称其“代表了对国际法及其机构的希望和信心”,并敦促所有成员国认真履行执行义务。土耳其司法部长伊尔马兹・通奇也评价这一裁决为“一个姗姗来迟的积极的决定”。 内塔尼亚胡本人严厉谴责国际刑事法院的决定带有偏见,称其为“反犹太主义决定”。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明确表示拒绝接受这一逮捕令,并强调以色列不会承认其有效性。 以色列总检察长加利・巴哈拉夫-米亚拉更是直接指出,国际刑事法院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任何权力”,其决定“毫无依据”。这种强硬态度进一步激化了以色列与穆斯林国家之间的矛盾。 美国的立场则显得有些微妙。美国前总统拜登公开谴责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令人愤慨”,明确表示美国将永远与以色列站在一起。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也发表声明,拒绝接受这一裁决,并称美国认为国际刑事法院对此事没有管辖权。 然而,这种立场遭到了不少国际社会成员的批评,认为美国在对待国际刑事法院裁决问题上采取了双重标准——此前美国曾对国际刑事法院针对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逮捕令表示欢迎。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欧洲国家对国际刑事法院的裁决表示尊重和支持。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荷兰、意大利、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均表态将尊重国际刑事法院的裁决。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明确指出,这一决定对所有《罗马规约》缔约国均具有约束力,其中包括所有欧盟成员国。这种分歧反映出国际社会在如何看待以色列行为问题上的深刻裂痕。 卡塔尔的这一表态,实际上是整个阿拉伯世界对以色列态度转变的一个缩影。以色列在72小时内对6个阿拉伯国家采取军事行动的行为,彻底动摇了地区国家对实现巴以和平、阿以和平和地区安全的信心。
以色列抨击中国后,我方回应来了,中东2国结盟,埃及部署红旗9B。以色列对中方出言
【3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