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近日,多家英国媒体都报道了这么一个消息:英国保险公司已经正式通知中国车企,如果中国汽车想在英国上路,就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加强防盗装置,比如将轮胎换上防盗螺母、在车门锁的周边加装钢板、给发动机装上防盗锁、加装检测非法入侵的软件,甚至车灯位置也需要加强防盗,因为有偷车贼会专门盗窃汽车大灯。 原因很简单,英国偷车太普遍了,平均一小时就有好几辆车被盗,一年下来动辄十多万起案件。保险公司年年赔钱,不得不给车企设一道门槛。 在英国,偷车不是小概率事件,已经形成了产业链,有的小偷专盯豪车大灯,有的用设备复制信号开走整车。更有信号中继的手法,几秒钟就能骗过无钥匙启动系统 由于警力不足、破案率不高,让这些人胆子越来越大。保险公司为了减少损失,就把防盗责任压到车企头上,希望从车辆本身增加难度。 按照他们的说法,如果车能守得住,那保费就能控制下来,否则高风险车型可能直接不承保。 对中国车企来说,这要求出得突然,国内治安好,视频监控密集,销赃渠道少,偷车难度大,犯罪收益低,所以厂家在设计时很少把防盗性能作为重点。 出国销售时,这种差异就显现出来,英国的市场环境和国内完全不一样,就算品牌、性能、价格都有优势,但没装全套防盗系统,到了那边就可能被保险公司当成高风险车型,消费者不愿多花高保费买单,销量自然受影响。 有些人觉得这要求是推卸治安责任,抓小偷才是根本,但从商业角度看,保险公司算的是账。他们不管是抓贼还是改车,重点都是降低赔付风险。 车企要进入某个市场,就得按这市场的规则来,卖到常年下雪的地方得能抗寒,卖到路况复杂的地方得能扛颠簸,卖到偷车猖獗的地方就得强化防盗,这不是现实的商业逻辑。 这种适应能力是走出去必须具备的,汽车出口不仅是把国内的车直接卖到国外,而是要看当地法律政策、消费习惯甚至社会治安再进行调整。 英国这个条件确实会增加成本,可能影响价格优势,但如果能设计出更难被盗的车,不仅能满足英国,还能在其他高盗窃率国家找到机会。 对车企来说,这是压力也是机会,防盗不仅是加硬件,还得结合电子系统,反制新的盗窃技术。 技术升级带来的安全标签,反而能成为卖点,如果能在偷车高发的英国站稳脚,说明车企的防护设计有足够含金量,能在更多市场提升竞争力。 市场规则并不总是公平的,有些要求摸着贸易壁垒的边,但企业如果真想占领市场,往往还是要先适应规则,再想办法争取更多主动权。 英国的偷车环境短时间内不会改变,保险公司的这一套标准,也很可能会影响其他国家的市场准入门槛,对想要全球化的车企来说,这是无法回避的一步,能不能跨过去就看企业的技术和应变能力了。
12小时!英国刚签完威士忌订单,后脚就冻结中企资产—结果中国反制快准狠,直接让伦
【38评论】【6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