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那应该是1993年的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去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学习。那是我第

睿昊聊科技 2025-09-20 14:29:30

记忆中,那应该是1993年的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去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学习。那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雷锋”这个名字背后所承载的精神世界。站在纪念馆里,我看着那些略显泛黄的照片、读着他生前写下的日记,仿佛能触摸到一个炽热而纯粹的青春。就是从那时起,我知道了,雷锋叔叔的故乡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一个我之前从未听说过、却从此再难忘却的地名。

其实更早之前,雷锋的影子就已悄悄渗入我的童年。我的外祖父是一位老军人,他喜欢在夏夜摇着蒲扇,给我讲那些烽火岁月中的故事。有时他会提到雷锋,说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我那时还小,并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的分量,只是懵懂地觉得,这一定是个特别好的人。因此,尽管从未亲眼见过雷锋,这个名字却像一位熟悉的亲人,早早住进了我心里。

但我从未想到,这些童年时的记忆碎片,竟悄悄为我埋下了一段跨越千里的缘分——一个辽宁之子,与湖南之间命运的纽带。

时间跳到2019年,我被安排到抚顺新成立的雷锋学院参加培训。一天课后,一位同学突然拿着雷锋的照片凑到我旁边,比划着说:“老赵,你看你怎么跟雷锋长得这么像?”我知道他是开玩笑,便也笑着接话:“实不相瞒,我可能就是雷锋的‘转世灵童’。你看,当年他不远几千里从湖南来到辽宁,为抚顺老乡做好事,把抚顺当作第二故乡。那将来要是换我从抚顺去湖南,也给湖南老乡做点事,就把湖南当我的第二故乡,这不正好了嘛!”

我们都当这是个无伤大雅的玩笑,谁都没有当真。可人生往往比故事更巧合——2020年,因工作调动,我果真被派往湖南,继续从事科研与创新工作。一句戏言,竟就这样一语成谶。

来到湖南之后,我常常思考这段奇妙的缘分。也逐渐意识到,辽宁与湖南,虽然相隔遥远,却都是英雄的土地,都在共和国的血脉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湖南,这片炽热的红土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孕育了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一代伟大人物,更点燃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希望。而辽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则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之时,以坚实的工业基础,向全国输送着设备、能源、人才与技术,托举起一个民族的工业梦想。

就拿我与雷锋结缘的抚顺来说——前不久,我在一段网络脱口秀中听到一个叫“林简七”的演员给抚顺造谣,言语中带着轻视与误解。说实话,那一刻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很多人并不了解,这座如今看似低调的城市,曾经怎样深刻地参与并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正是因为有抚顺的存在,才让今天的中国人民过得又福又顺。

抚顺,并不是许多人想象中那个“落寞的东北老城”。上世纪上半叶,它是中国唯一能同时大规模产出煤炭、电力、石油的工业心脏。因其丰富的煤炭资源,抚顺周边百公里内逐渐形成了沈阳的机械制造、鞍山的钢铁工业、本溪的煤铁联合体等一系列重工业集群。可以说,没有抚顺的“煤”,就没有辽宁的“钢”;没有辽宁的钢,就没有共和国工业起步的脊梁。

这与世界工业发展的脉络是一致的。就像英国伯明翰、德国鲁尔、法国洛林、苏联顿巴斯、日本北九州……这些著名的工业区,无一不是因煤而兴、因工而强。抚顺,正是东方土地上的“鲁尔”,是新中国工业集群的最早雏形之一。

它产出的是“工业的食粮”煤炭、“工业的血液”石油、“工业的动力”电力。这三样,是一切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正因如此,抚顺可被称为中国现代工业的“引擎城市”、是名副其实的“先行者”。也正因这份厚重与光辉,它才有资格成为雷锋精神的孕育之地——第二故乡。

除此之外,抚顺还是新中国最早设立的直辖市之一。尽管如今这座城市仅有一百多万人口,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建国以后,抚顺向全国输送的科研人才与技术工人绝对超过一百万。然后在二十一世纪到来以后,又向全国输送了一百万青年学生力量,无数抚顺青年奔赴各地,成为建设伟大祖国的“工业干细胞”。

而我,老赵,应该也算其中之一。

我的外祖父曾经是毛主席身边的警卫人员。转业之时,正因为抚顺是“钢铁侠”一样的城市,抚顺有中国石化四厂,他才选择来到这座“动力之城”,投身于另一条战线——工业建设战线。可以说,如果没有抚顺,他也许就留在北京;而如果没有他来抚顺,也就不会有后来出生于此的我。

这仿佛是一个时代的回响:雷锋从湖南来到抚顺,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而我则从抚顺来到湖南,把这里当作我的第二故乡。两段旅程,相向而行,同样源于一份建设祖国的热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辽宁与湖南,英雄的土地相继哺育了英雄的人民。它们一个点燃火种,一个锻铸铁骨;一个播撒理想,一个支撑现实。

而抚顺,就像是一位默默付出的长兄。他把青春时代的能源与光芒毫无保留地输送给弟弟妹妹,助推他们走向独立与富强。可如今,这位长兄的“存折”早已所剩无几,资源枯竭、产业转型、人才外流……一个个现实问题摆在面前。又有谁,会心甘情愿的反哺呢?

“常来抚顺,又福又顺”,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份发自内心的祝愿。如今的抚顺,依然保存着工业文明的厚重遗产,依然有雷锋精神的深刻烙印,依然是一座值得细细品读、慢慢发现的城市。

如果你有机会,不妨来抚顺走一走。去看看雷锋纪念馆里那份不变的初心,去触摸西露天矿巨大的矿坑所承载的历史年轮,去感受曾经轰鸣不息、如今静待新生的工厂街区。

也许,你会明白为什么这片土地能走出雷锋那样的人;

也许,你会理解一代代工业建设者如何在这里奉献一生;

也许,你还会发现——这座城市,依然值得被认真对待、被再次拥抱。

谨以这段文字,向抚顺致敬,向湖南致意,也向所有如雷锋一般、如我一般,默默无闻却步履不停的普通人致敬。

我们是时代的种子,也是时代的播种人。未来的中国,将因我们每一位奋斗者的汗水,而绽放光芒!

跟着专著看抚顺工业寻美抚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睿昊聊科技

睿昊聊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