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波兰和欧盟的失信,中国有妙招应对反击! 冯德莱恩最近在欧盟内部忙活着推动第十九轮对俄制裁方案表决,这份方案里藏了个狠招 —— 对所有购买俄罗斯原油的国家加征 100% 的二级关税。 更有意思的是,她在提这个方案的时候,特意把中国的名字点了出来。 明眼人都能看明白,这哪是真要制裁俄罗斯啊?俄罗斯的原油早就有了稳定的出口去向,欧洲这波操作,本质上是想借着制裁的由头,卡中国的能源进口脖子。 可欧洲忘了,现在的国际经贸早不是谁能单方面说了算的,他们这招不仅卡不住中国,反而可能把自己的产业坑了。 先说说欧洲自己的能源底子,其实早就经不起折腾了。 就拿波兰来说,之前波兰近 60% 的天然气、40% 的原油都得从俄罗斯进口,后来为了跟欧盟保持一致,硬生生断了俄能源,转头去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 可美国的 LNG 价格比俄罗斯的管道气贵了快 3 倍,波兰的工业成本一下就上去了 ——2023 年波兰中小企业倒闭数量同比涨了 23%,不少工厂因为付不起能源费只能停工。 整个欧洲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去,2023 年欧洲通胀率一度飙到 10.6%,老百姓连取暖费都快交不起了。 现在冯德莱恩又想搞 100% 的原油关税,这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吗? 要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也是欧洲很多产业的 “供应链靠山”,真要是把中国惹急了,欧洲的麻烦只会更大。 中国这边可没慌,反而拿出了几手实在的应对招儿。第一手就是把中俄能源合作的 “安全垫” 再加厚。 更关键的是,现在中俄之间的能源贸易,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的比例已经超过了 45%,完全绕开了美元和欧元的结算体系。 欧洲想通过金融渠道卡中国的能源进口?门儿都没有。 而且中国也没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一边深化和俄罗斯的合作,一边还在拓展其他能源来源。 比如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通过中哈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进口能源。 还有中东的沙特、伊朗,中国和沙特签了长期原油供应协议,用人民币结算的量也在增加。这么一来,就算欧洲搞关税,中国的能源供应也稳得很。 第二手就是盯着欧洲的 “软肋”—— 他们离不开中国的产业链。 欧洲现在卯着劲搞新能源转型,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锂电池,欧洲自己根本造不够。 2023 年中国对欧洲出口的锂电池占了欧盟进口总量的 62%,德国大众、法国雷诺的新能源汽车工厂,要是没了中国的锂电池,生产线就得停。 之前欧盟想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税,结果德国车企集体反对,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更藏着掖着的心思是,波兰想攥住中欧班列的 “命门”—— 毕竟中欧班列是现在中欧贸易的大动脉。 波兰觉得把这枢纽捏在手里,就能拿捏住中国的贸易节奏,既能跟美国邀功,又能给自己捞点实际好处。 可波兰和欧盟千算万算,没算到中国根本不按他们的剧本走。咱们直接反手甩出一记 “王炸”—— 北极航线直接开跑,这下把波兰的小算盘全打乱了。 其实波兰更是依赖中国市场,2023 年波兰对中国出口的乳制品、肉类产品总额超过了 12 亿欧元,光是牛奶制品就占了波兰对华出口农产品的 35%。 中国只要稍微调整一下进口政策,波兰的奶农就得哭。 欧洲这波失信操作,其实暴露了他们的矛盾:既想在国际上摆 “老大” 架子,又没能力承担制裁带来的后果。 中国的应对之所以管用,不是靠对抗,而是靠务实 —— 把自己的能源安全、产业链安全做扎实,再通过合作拉更多伙伴,让欧洲的 “卡脖子” 招数没了用武之地。
刚刚消息乌克兰表示由于波兰方面拒绝恢复通行,作为亚欧之间最关键货运线
【14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