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宫城县穆斯林移民,要求当地政府为他们规划专用墓地。因为日本实行火葬,这不符合

士气沉沉 2025-09-22 11:47:42

日本宫城县穆斯林移民,要求当地政府为他们规划专用墓地。因为日本实行火葬,这不符合穆斯林的土葬习俗。 县议会经过研究,把原本计划在内的规划事宜彻底取消了,并且宣布,以后再不接受此类诉求。理由是,穆斯林的土葬,不符合日本火葬国情。 这一决定看似只是地方性政策调整,却折射出日本社会在文化冲突、宗教传统与人口结构变化间的深层矛盾。 日本穆斯林群体正悄然扩张。十年间,这个数字从11万跃升至23万,清真寺数量也从十几座增至一百二十多座。增长主力来自印尼、巴基斯坦等国的劳工和留学生,他们在东京、大阪等地形成小型社群。 更值得注意的是,数万名日本女性因与穆斯林结婚而皈依伊斯兰教,她们改穿头巾、调整饮食习惯,让原本小众的宗教存在感逐渐增强。然而,当这些移民希望按照信仰安葬逝者时,却撞上了日本百年未变的殡葬传统。 在日本,火葬几乎是唯一的合法丧葬方式,占比接近百分之百。法律甚至规定传染病遗体必须在24小时内火化,大S在日本因流感去世后三天内完成火化,正是这一规定的体现。 更严峻的是,日本已进入“多死社会”——老龄化浪潮下,2015年死亡人数突破130万,预计2039年将达167万。 东京每天300多人死亡,却仅有26处火葬场,遗体需排队一周以上才能火化,“遗体旅馆”应运而生,专门停放等待处理的尸体。在这种资源紧张的现状下,地方政府自然不愿为特殊群体开辟例外。 穆斯林的土葬习俗与日本社会格格不入。他们坚持不用棺木、直接入土,认为“以身归土”是信仰的清净追求;忌讳火葬,因教义中火刑是安拉对罪人的惩罚;还要求速葬,通常不超过三天。 这些细节在日本人看来难以理解——一个连墓地都要排队的社会,如何接受“特批土地给少数群体”?更何况日本社会对穆斯林本就充满警惕。 尽管日本与中东产油国关系密切,但国内政策严防死守:禁止刊印《古兰经》、限制清真寺建设、教育机构禁教阿拉伯语。 民间更形成隐性排斥,公司拒招穆斯林员工,房东见阿拉伯名字直接拒租,连超市都难觅清真食品。曾有穆斯林试图建礼拜堂,最终只能伪装成便利店,门口挂块阿拉伯文牌子了事。 宫城县的决定并非孤例。日本社会始终强调“入乡随俗”,要求移民适应本土价值观。有穆斯林移民公开表示:“不让孩子庆祝日本节日,日本应更多元化”,但这类声音往往被淹没在主流舆论中。 政客的言论更折射出深层焦虑——某党首竟在街头演讲宣称:“看到黑人和穆斯林群体就害怕”,将歧视包装成“防御本能”。 这种情绪背后,是日本对文化纯粹性的执念:神道教与佛教混搭的“多神教体质”,与伊斯兰教严格的一神教本质冲突,如同喝惯清酒的人突然灌伏特加,本能产生排斥。 然而,现实正逼迫日本做出改变。少子化危机下,技术移民政策逐步放宽,东京街头已出现清真拉面店,部分工厂悄悄设立祷告室。预计2040年在日外国人将突破1500万,那时谁是“外来者”、谁是“本地人”,界限早已模糊。 宫城县今日的决绝,或许只是文化融合阵痛中的一声回响。当墓地资源与文化信仰狭路相逢,当传统与未来在火葬场的烟雾中交织,日本社会能否在坚守与包容间找到平衡?这个问题,恐怕需要每个置身其中的人共同回答。

0 阅读:926

评论列表

今生跟随Jesus

今生跟随Jesus

11
2025-09-22 15:44

日本的毒瘤,也是地球的毒瘤。

小邓邓

小邓邓

9
2025-09-22 17:47

跑到别人家,要求别人按他的要求生活?真不要脸

用户12xxx69

用户12xxx69

6
2025-09-22 15:20

好好好,再吸收点儿犹太人,让他们比邻而居。

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

6
2025-09-22 17:20

再来点黑人就更热闹了[呲牙笑]

油条泡豆腐

油条泡豆腐

2
2025-09-22 18:38

都说日本容不下黑,原来能容绿啊[滑稽笑]卡bug了[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

流失的芳华

流失的芳华

1
2025-09-22 19:05

剁碎了做饲料

猜你喜欢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