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强在喜马拉雅雪山放烟花,固然让人气愤,但我更好奇,为什么蔡国强这样的人,可以在国内混的风生水起。 最近艺术圈和环保圈都在热议一件事,蔡国强在喜马拉雅雪山搞的那场烟花秀《升龙》引来了不小争议。 日喀则当地已经成立调查组赶赴现场,合作品牌始祖鸟和他的工作室都发了致歉声明,承诺要做环境评估和补救。 大家气愤的是,这么脆弱的高原生态怎么能随便搞大型烟花活动,可更让人好奇的是,为什么蔡国强总能拿到这么多重要资源,在国内艺术圈混得这么开。 了解一下就会发现,蔡国强的艺术路子跟别人不太一样,他最擅长的就是把烟花这种常见的东西变成大型艺术项目,而且特别喜欢在标志性地点搞创作。 从早年在国外用烟花画 “天梯”,到后来在故宫午门办展览,每次都能成为话题焦点。 这种把艺术和地标结合的本事,让他的作品自带传播属性,不管是官方还是商业品牌都很吃这一套。 就像这次和始祖鸟的合作,品牌需要有分量的艺术项目提升格调,他需要资金和场地支持,双方一拍即合,这种合作模式在他过往的项目里很常见。 他能拿到这么多资源,国际影响力是块重要的敲门砖,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就在威尼斯双年展这些国际大场合崭露头角,后来还负责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烟火设计。 这种 “墙内开花墙外香” 的经历,让他在国内艺术界有了特殊地位。 还有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他的项目总能和主流价值找到结合点,让他的项目在审批时更容易获得支持。 相比那些纯粹表达个人情绪的艺术家,蔡国强的作品往往自带 “正能量” 标签,这在大型公共艺术项目审批中是很重要的加分项。 不过这次雪山烟花事件暴露出了问题,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是常识,这么大的项目按理说应该经过严格的环境评估。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可能是品牌急于推进合作,也可能是过往的成功让审批环节有所松懈。 这次雪山烟花引发的讨论,其实也反映出公众对公共艺术项目的要求在提高。 以前大家可能只关注作品好不好看、够不够震撼,现在更会追问项目是否合规、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这对像蔡国强这样依赖大型户外项目的艺术家来说,既是挑战也是转型的契机。 他的工作室在致歉声明里提到要配合第三方评估,或许也意味着未来的艺术创作需要更多考虑生态责任和社会反馈。 说到底,蔡国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踩准了艺术市场化、国际化的节奏,又懂得如何和不同资源方合作。 但不管名气多大、资源多强,在自然面前和规则面前都应该保持敬畏,艺术可以追求震撼效果,但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 对公共项目审批流程的严格审视,这样才能让艺术真正服务于社会,而不是成为少数人获取资源的工具。 参考资料:极目新闻《蔡国强和始祖鸟双双道歉,背离初心的作秀只会遭人唾弃》
蔡国强在喜马拉雅雪山放烟花,固然让人气愤,但我更好奇,为什么蔡国强这样的人,可以
自然解说甲一
2025-09-22 13:43:54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