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直接把规矩给改了,说从今天起,我们中国的铰接链,你要是想从欧盟绕一下再进来?行,一吨先交1200美金。 其实埃尔多安早就想动手了。早在2009年,土耳其就曾针对进口中国铰接链进行过反倾销调查,中国从直线出口改成转口贸易,把自家标签撕掉,换个包装。 早在 2009 年,土耳其就盯上了中国的铰接链,说咱们的产品卖得太便宜,冲击了他们本地市场,于是启动了反倾销调查。到了 2010 年,他们就定下了每吨 1200 美元的反倾销税,之后 2016 年、2022 年两次复审,这税愣是一分没降,一直悬在咱们企业头上。 你想啊,这么高的税,谁还敢直接往土耳其卖货?中国企业为了活下去,就想出了转口贸易的法子 —— 先把货运到欧盟国家,换个包装,撕掉中国标签,贴上当地的牌子,再当成欧盟产品卖到土耳其去,这招在国际贸易里也算常见操作,没想到一干就是十几年。 当时选转口地的时候,企业们也算过一笔账。东南亚那边生产成本低,按理说利润能高些,但运输太不划算,船期长不说,运费也贵。 欧洲这边虽然人工成本高,利润薄点,可胜在运输方便,从德国汉堡、荷兰鹿特丹这些港口往土耳其运,快得很,综合下来还是欧洲更划算。就这么着,大量中国铰接链打着欧盟的旗号,继续往土耳其市场走。 可土耳其海关盯着数据一看,就发现不对劲了。这几年中国直接对土耳其出口的铰接链确实少了,但从欧盟进口的量却噌噌往上涨。 去年的数据最明显,中国对欧盟的铰接链出口一下子暴涨了 300%,几乎同时,土耳其从欧盟进口的同款产品也飙了 280%,可欧盟自己国家用的量才增加 2%。 这账谁都会算啊,欧盟自己用不了那么多,明显是把中国货换了个马甲再卖到土耳其嘛。土耳其政府心里跟明镜似的,从去年 5 月就悄悄启动了反规避调查,今年 8 月这纸公告,就是调查的结果。 最有意思的是,土耳其这次还玩了个区别对待,唯独把西班牙排除在外,从西班牙转口的铰接链不用交这笔税。 这可不是随便定的,西班牙是欧盟里少数能自己生产铰接链的国家,2024 年他们对土耳其的出口量占了整个欧盟对土出口总量的 62%。 土耳其这招够精明,既不得罪欧盟里有实力的生产者,又堵死了其他转口通道,甚至还暗戳戳地暗示中国企业:想免关税?来西班牙或者干脆来我这儿建厂啊。 可这政策一出来,受冲击最大的还是咱们中国企业。2024 年的时候,中国铰接链在土耳其市场占了 68% 的份额,行业平均利润率还不到 5%。 现在每吨硬加 1200 美元的税,成本一下子增加了近 30%,中小企业根本扛不住,订单量骤降 40% 以上都是常事。 浙江有个叫恒久集团的龙头企业,反应算快的,早就提前在马来西亚建了中转基地,通过本地化分装来规避风险,但更多中小企业哪有这实力?最近越南海防、泰国林查班的工业园区咨询量暴涨 200%,都是这些企业在想办法往东南亚转移产能呢。 说起来土耳其这政策也有点矛盾。他们国内每年对铰接链的需求量超过 15 万吨,可本土企业一年产能还不到 8 万吨,一半多的缺口都得靠进口补。 咱们中国货性价比高,才占了他们进口的大头。现在突然加这么重的税,下游企业采购成本一下子涨了 15%-20%,要么就得买更贵的本土产品,要么就只能用二手链凑合,最后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的制造业。 这十五年的贸易博弈,就像一场猫鼠游戏。咱们企业钻空子找活路,土耳其就堵漏洞保市场。其实铰接链这东西看着不起眼,却是实打实的工业命脉,从工程机械到物流设备都离不了。 中国产品能在土耳其占这么大份额,靠的不光是价格,更有质量和耐用性的优势。现在土耳其把欧盟转口的路子堵死了,咱们的企业也在想别的办法。 有的转向中东市场,沙特那个 NEOM 新城项目带来的订单,已经补上了土耳其市场缺口的 30%;有的行业协会组织企业搞技术认证联盟,推动产品符合欧盟标准,想从技术上突破壁垒。 说到底,国际贸易就是这样,没有永远的空子可钻。土耳其这次改规矩,虽然手段够狠,但也确实打在了咱们转口贸易的软肋上。 对中国企业来说,与其在包装标签上做文章,不如早点布局全球产能,要么像恒久集团那样建海外基地,要么提升产品技术含量,让别人没法用反倾销税卡脖子。 而土耳其想保护本土产业是没错,但用这种突然加税的方式,怕是也会伤了那些正经做生意的企业的心。 现在这局面,估计双方还得接着博弈下去。咱们企业可能会找到新的转口通道,土耳其说不定又会出台新政策堵漏洞。但长远来看,靠小聪明不如靠硬实力,中国制造业要真正走出去,还是得靠技术升级和品牌建设,到那时候,不管什么关税壁垒,咱们都能从容应对。 这贸易圈里的弯弯绕绕,说到底还是实力说了算,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土耳其这操作,直接给我看懵了。一觉醒来,人家直接把规矩给改了。说从今天起,我们中
【25评论】【24点赞】
用户10xxx68
等着欧洲自己来中国进货
~~荒~~
卷呗!往死压员工工资,不交社保,加班费低!然后以低价往外赚一点是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