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上海胜利后,我党准备清算青帮老大。助手问陈老总:“还有个叫顾竹轩的怎

趣史小研究 2025-09-22 15:39:25

1949年,上海胜利后,我党准备清算青帮老大。助手问陈老总:“还有个叫顾竹轩的怎么处理?”没想到,陈老总摇摇头说:“这位大亨不能动!” 1902年,苏北老家闹饥荒,黄河下游的村子里,到处都是逃难的。那年十六岁的顾竹轩,跟着一群乡亲,背着几件破烂衣裳,一路颠簸到了上海。 到了上海,没文化没本钱,能干啥?只能靠力气吃饭。当时上海最苦最累的活儿,一个是码头搬运工,一个就是拉黄包车。顾竹轩长得高大壮实,有股子牛脾气,硬是凭着一股子狠劲儿,在拉黄包车这个行当里站住了脚。 顾竹轩这人,除了有力气,还有个优点——讲义气。他在车夫圈子里,声望越来越高,大家都知道,“顾四”这个人,能拉车,拳头硬,更重要的是,他护着自己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顾竹轩当时在一家叫“飞星”的德商黄包车公司当差。公司老板是个德国人,对他特别器重。可一打仗,德国老板得回国了,车行打算盘出去。顾竹轩一咬牙,拿出自己多年攒下来的所有血汗钱,把整个车行给盘了下来。 他从一个拉车人,摇身一变,成了老板。手底下那帮苏北老乡,有地儿吃饭,有活儿干,都愿意跟着他。 不过,当老板,光靠义气可不够。那时的上海,黑白两道,军阀帮会,三教九流,谁没有个靠山?为了求生存,顾竹轩找到了青帮,拜入了“大”字辈刘登阶门下,成了通字辈的人物。这辈分,比后来名声更大的杜月笙还高一辈。这种江湖地位,是黄金荣、杜月笙见了他也得叫声师叔的资本。 他在帮派里,更多的是用这层身份,保护自己的产业,和手下的弟兄。 有意思的是,他投资的产业,都带点文化味儿。比如,他看中了戏曲这门行当,在上海滩建了一个大戏院,取名“天蟾舞台”。戏院一开张,轰动了整个上海滩。像梅兰芳这样的角儿,都来捧场。 可生意好,也招人眼红。天蟾舞台的邻居,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永安公司,永安公司和英租界工部局关系密切,看到天蟾舞台生意太好,就想把顾竹轩的地皮占为己有。他们放出话来,要用五百大洋把顾竹轩的地皮买下来,这简直就是抢钱。 顾竹轩放话:“你们能找洋人,我还能请洋律师!”他找了英国律师,把官司打到了英国联邦法院,硬是让英租界工部局吃了瘪。最后,工部局不得不赔偿十万大洋才拿回地皮。 这事儿在当时,简直就是爆炸性新闻。一个中国人,用法律手段,从洋人手里赢回了自己的东西,这是破天荒头一回。 当然,风光背后也有阴影。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上海滩的黑帮成了“反共急先锋”。顾竹轩作为黄金荣的“门生”,也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参与了对共产党的抓捕和残害。这是他一生中无法抹去的污点。 按理说,就凭这一点,上海解放后,他怎么都躲不过清算。可他这个人,又不是那么简单。 1931年,淮河水灾,顾竹轩老家苏北一片狼藉。他听到消息,二话不说,倾家荡产,把自己的玻璃厂、戏班子都卖掉了,凑了几万大洋,买了米和面,直接运回老家赈灾。 1932年,日军飞机轰炸上海,顾竹轩把天蟾戏院的后台、走廊都腾了出来,收留了上千名无家可归的难民。 到了日本人占领上海时,很多帮派大佬都动了歪心思,有的甚至直接投靠了日本人。可顾竹轩呢?日本人多次拉拢他,许以高官厚禄,都被他一口回绝。他说:“当汉奸,我宁可饿死!” 最关键的是,他早就看清了国民党的腐败和没落。他开始偷偷地和新四军、地下党接触,给他们送钱送粮,甚至把自己的侄儿顾叔平送去参加革命。后来,他更是把自己最小的儿子顾乃锦送到了新四军的队伍里,当了一名文艺兵。 所以,当1949年上海解放,陈毅接到那份名单时,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他看人,和别人不一样。他不会只看你做过什么坏事,他更看重你在历史的紧要关头,站到了哪一边。顾竹轩在1927年犯过错,那是时代的局限,也是身份的无奈。可他在抗日战争中,面对民族大义,毫不含糊。他不是国民党,也不是共产党,他只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 陈毅当时对副市长说得很明白:“我们共产党人看人,看事物,都是用发展的眼光。从1927年的反共,到1937年的不当汉奸,再到1943年以后开始帮助我们新四军,这就说明他有一个从反革命支持革命的转变过程。这个人还是我们的朋友,是可信的。” 就这样,顾竹轩没有被清算,反而被陈毅市长请去参加了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黄金荣,那个曾经高高在上的“大亨”,晚年只能在大世界门口扫马路,备受屈辱。杜月笙,流亡香港,客死他乡。而顾竹轩,以一个人民代表的身份,在新中国的舞台上,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1956年,顾竹轩病逝。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英雄不问出处,只要心存正气,只要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那么,即使是“黑帮大佬”,也能得到新时代的尊重。

0 阅读:6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