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特朗普炮灰,欧盟尝到了甜头,拿到的稀土是美国的4倍 谁能想到,稀土这个不起眼的小矿石,竟成了2025年国际舞台上最有分量的“筹码”。 最近中国对欧盟的稀土出口量暴涨到美国的四倍多,还不是巧合——欧盟没有跟着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加码关税,结果直接拿下了资源“绿卡”,这场博弈的门道可比想象复杂多了。 美国吃了闭门羹,欧盟却拿到了大礼包,这场资源牌到底怎么打,背后又藏着怎样的全球格局变化?今天咱们就来掰开揉碎,聊一聊这盘大棋。 稀土之争其实一点都不稀奇,反倒是国际关系里最常见的“利益计算”。中国8月对欧盟出口稀土2582吨,美国这边只有590吨,差距肉眼可见。 数据背后,是中国对外政策的灵活调整。对美国,配额直降,出口量比去年还少了一成多;对欧盟,反而一路开绿灯。 这种“奖惩分明”的做法,说白了就是谁愿意合作就给谁好处,不想配合那就别想沾便宜。中国掌握着全球九成的稀土精炼产能,尤其是中重稀土,其他国家根本插不上手。 美国的军工企业,像F-35战机,每架就得耗掉四百多公斤稀土,这种“卡脖子”的感觉,美国心里其实最清楚。 而欧盟的依赖程度更高,几乎所有用得上的稀土都得从中国进口。高科技、绿色能源、军工制造,全都离不开这点关键材料。 特朗普政府想拉着欧洲“组团”对中国加码,结果欧盟直接甩手不干了。原因其实很简单,欧盟不想为了美国利益做“炮灰”。 德国、法国这些老牌工业国,早就意识到跟着美国对抗中国只会自断后路。德国暂时搁置了对中国电动车加税,法国更是公开反对美国的高关税提案,这些举动全都换来了中国更大的出口配额。 欧盟不跟美国绑在一根绳子上,反倒成了中国优先照顾的对象。反观美国,企业还在排队等资源,欧洲企业已经拿到了“绿色通道”。 现实摆在眼前,8月欧洲因为稀土断供被迫停工的企业就有7家,9月还要激增到46家。这种压力下,欧盟选择和中国合作,显然是基于自身利益的理性判断。 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荷兰ASML这些巨头都在稀土短缺面前吃了苦头,宝马不得不削减三分之一产量,连空客的生产线都被迫暂停。欧盟要保住饭碗,跟中国搞好关系比什么都重要。 稀土这张牌,已经彻底搅动了美欧之间的默契。美国想靠《通胀削减法案》扶持自家稀土产业,但2025年也勉强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百分之五,根本成不了气候。 欧盟想搞自给自足也不容易,推出的《关键原材料法案》计划到2030年能自给一成,听起来挺美,难度其实比登天还大。 毕竟从技术到成本,欧洲和美国都落在中国后面一大截。中国不仅有九成的稀土深加工技术,还占了六成以上的全球专利。 尤其是像北方稀土的晶界扩散新技术,把永磁体耐温性能提升到欧洲产品根本难以企及的水平。哪怕欧美从澳大利亚、越南这些地方进口原矿,最后还得送到中国加工,离不开中国这道“工序”。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没有局限在和欧盟整体互动,还直接和波兰等国家单独谈合作。 波兰配合保证中欧班列畅通,还在乌克兰问题上对中国立场表示理解,这种“供应链外交”一出,原本美国想搭建的反华联盟直接出现裂缝。 只要中国掌握着稀土的主动权,欧美的分歧就会持续扩大。历史上,谁掌控关键资源,谁就有谈判桌上的主动权。上世纪的石油,如今的稀土,逻辑一脉相承,只是换了主角和“赛道”。 回头看这场博弈,稀土已经不是单纯的矿产资源,而是大国竞争的新名片。中国用差异化的出口政策,一边鼓励欧盟保持战略自主,一边让美国体会到什么叫“资源卡脖子”。 欧盟拿到四倍于美国的稀土份额,就是拒绝当特朗普“炮灰”换来的实惠。中国的做法,既不失分寸,也让世界看清楚,合作才是互利共赢的正道。 稀土的较量还会继续升温,但有一点不会变:谁能掌握关键技术和资源,谁就能在国际博弈中占据上风。 欧盟这次没有跟着美国冒进,稳稳拿下稀土大单,算是用行动证明了理性选择的价值。资源牌打得好,也能让全球供应链走向更平衡的未来。 参考资料:海关总署:中国8月稀土出口5791.8吨 2025-09-08 11:31·界面快讯
不当特朗普炮灰,欧盟尝到了甜头,拿到的稀土是美国的4倍 谁能想到,稀土这个不起
飞天史说
2025-09-22 16:43:07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