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真正结束之后,尤其是在抗美援朝之后,美国开始反思一个问题,美国为什么失去了中

灵鹿踏花寻梦来 2025-09-22 19:40:37

解放真正结束之后,尤其是在抗美援朝之后,美国开始反思一个问题,美国为什么失去了中国? 从美国人的角度看,美国已经尽了最大的力量来帮助中国,为什么最终中国和美国仍然在朝鲜半岛兵戎相见了? 当时美国国内有很多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和解释,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费正清,他开创了美国的中国研究第一代范式,也就是冲击-回应说,认为是西方给中国带来了现代文明,在这之前的中国都是僵化、停滞、落后、愚昧的。 但最终比较成功的解释,我觉得其实还得数一个中国人的解释,也就是国民党元老邹鲁的儿子邹谠的作品,《美国在中国的失败》。 按照这本书的说法,美国在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时候,同时也做出了一个对华政策的基本框架,影响了之后差不多四五十年美国的对华外交政策。邹谠认为,就是这个政策的局限性让中国没有得到美国的充分帮助,也让美国最终失去了中国。 这个政策的大体框架包括几个方面: 1.门户开放,利益均沾。每个列强在中国获得的特权,美国都要享受,以保证列强在中国的大体均势。 2.确保中国不被某一个列强独占,能够大体上保持主权领土的完整和独立。 3.为了确保这个目标的实现,美国有必要为中国提供必要的帮助,但帮助的上限是美国不直接出兵到中国帮中国打仗。 因为这个政策制订的时候,美国还不是今天的美国,虽然经济上确实已经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在军事实力上还不足以和欧洲列强直接抗衡,甚至到1898年美国与西班牙的战争爆发时,也没有多少人看好美国能赢。所以,这时候的美国的外交政策主要仍然是孤立主义,而不是后来的干涉主义。 美国当时要应对的另一个问题是,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迅速崛起,并在甲午战争之后完全取得了对中国的优势,已经成为一个威胁到美国在亚太地区利益的新的挑战。 但在1910年美国与日本达成了一个协议,实际上是美国承认了日本在中国的优势地位,日本则承诺不会独占中国,允许美国利益继续在中国存在。 此后,在一战结束的时候,中国虽然也是战胜国,但日本却以参战的名义,接收了德国在华的势力范围以及殖民地,主要就是胶东半岛,日本在中国的优势继续扩大。 美国也在一战中成为战胜国,而且因为派兵到欧洲参战,让美国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美国不仅完全具备了与英法等传统列强平起平坐的地位,而且还成了领导型的国家。 之后的华盛顿条约中,美国和英法企图限制日本,但实际上并不成功。尤其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虽然美国主导下的国际联盟确实派了调查组对东北进行了调查,但最终对日本的扩张政策只是谴责了事,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制裁和惩罚措施。 即使到了日本在七七事变之后,已经开始了全民侵华战争,中国也已经进入了全面抗战的时期,美国仍然抱着隔岸观火的态度,只是反复致函日本,要求日本退回战前状态,否则美国就会怎么怎么样。 而日本并未被美国的威胁所吓倒,回应则是继续进一步扩大对华侵略,乃至最终入侵东南亚,直至最后发动了珍珠港事件,企图将美国从西太平洋完全赶走,连美国当时的殖民地菲律宾都被日本攻占,麦克阿瑟仓皇逃往澳大利亚。 这实际上就已经意味着此前的美国对华政策的彻底失败,未能制止日本在中国的不断侵略,最终导致美国在日本发动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国内媒体甚至开始考虑要准备对付日本直接攻击美国本土了。 之后,美国正式下场,参加了二战,但仍然是欧洲优先,对亚太地区则是投入有限的资源和援助,让中国继续拖住日本,等到欧洲战场的战争结束之后,再回过头来对付日本。 这也是之后蒋介石政府和美国一直既合作又斗争却能始终斗而不破的理由。蒋介石对形势的认知和今天泽连斯基相似,美国既不可能像在欧洲那样直接出兵,但也不能接受中国完全投降,从而让日本能够集中力量去全力对付美国——这也是日本当时不断诱降中国的主要目的。 二战结束前规划战后的国际秩序时,在罗斯福的坚持下,中国也成为了和苏联、英国、法国及美国平起平坐的联合国五常,既是对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的酬劳,也是美国想要中国作为在亚洲的盟国,未来协助美国压制日本,所以美国确实曾提出过中国在日本驻军的提议。 二战结束后,美国极力促成国共和谈,希望中国能够尽快恢复稳定,但最终仍然未能阻止内战的爆发。1948年,蒋介石又押注杜威,而最终是杜鲁门胜出,因此在杜鲁门连任之后不再支持蒋介石,导致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不得不正式宣布下野,解放军渡江,新中国成立。 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失败,在美国国内引发了大量讨论,在是否应该援助蒋介石的问题上,美国还举棋不定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美军不得不介入,进而与新中国在朝鲜半岛刀兵相见,中国完全倒向苏联,美国在中国完全失败。

0 阅读:44
灵鹿踏花寻梦来

灵鹿踏花寻梦来

灵鹿踏花寻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