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终于醒了? 原以为俄罗斯背后最铁的盟友,是伊朗和朝鲜,谁曾想,真正撑住其

诗词格律大讲 2025-09-23 12:35:57

乌克兰,终于醒了? 原以为俄罗斯背后最铁的盟友,是伊朗和朝鲜,谁曾想,真正撑住其大局的,竟是那个从未送过一枪一弹、也从未公开站队的中国。 最近,两句话值得玩味。克里姆林宫那边公开说,北约已经不是在援助,而是直接下场参战了。而在大洋彼岸,美国前总统特使基思·凯洛格,却把矛头一转,说战争的责任在中国。 其实,战争刚开始时,西方的计划很清晰。用一场金融和技术战,直接打垮俄罗斯。他们把俄罗斯踢出SWIFT支付系统,冻结了数千亿美元的海外资产,还切断了高科技产品的供应。 但现实是,当个经济体量足够大的国家下定决心不被孤立时,它真的可以开辟出一套平行的经济循环。 而这套新循环,有效地对冲了西方制裁带来的巨大冲击。这个新循环的关键支撑,是中国。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是,中俄之间的贸易,越来越多地开始用人民币结算,直接绕开了美元。 被西方冻结的那三千亿美元外汇储备,对俄罗斯来说损失当然惨重,却没有像预想中那样,引发整个国家系统性的金融崩溃。 同时,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实体供应链正在高速运转。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和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东方。 而中国的汽车、家电和各种日用品,则迅速填满了因西方品牌撤出而留下的市场货架。 这些纯粹的商业活动,客观上给了俄罗斯稳定社会、维持工业运转的经济底气。西方原本想通过经济压力让俄罗斯内部崩溃的计划,就这样,从根子上失效了。 正是在这种僵持不下的局面中,凯洛格那句“只要中国停止支持,战争明天就能结束”的论调,成了华盛顿一次精心设计的叙事转换。 严厉的制裁持续了几年,克里姆林宫并没有服软。华盛顿急需一个新故事,来解释为什么计划没成功,也为下一步的行动铺路。 把中国定义为“俄罗斯的战争输血者”,一举多得。首先,为制裁的无效找到了一个方便的外部理由,缓解了内部的政策压力。 其次,它把乌克兰的战火,跟中美之间的经济竞争强行捆绑,试图逼迫其他国家站队,把一场欧洲的地区冲突,升级为一场针对中国的全球动员。这种做法的实质,是想通过向另一个大国施加极限压力,来解决乌克兰问题。 就在美国调整话术的同时,莫斯科的姿态也在同步变化。佩斯科夫直截了当地说北约“正在参与冲突”,这意味着俄罗斯不再坚持“特别军事行动”只针对乌克兰的说法,而是开始把它定义为一场与整个西方阵营的直接对抗。 这个表态,源于俄罗斯对战场现实的清醒认识。一方面,乌克兰能在无人机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背后少不了北约深度的情报与技术输送。 另一方面,来自东方的稳定贸易,也让俄罗斯经济撑住了,有了把战争长期化耗下去的底气。 所以,把对手从基辅升级为布鲁塞尔,既是在向国内民众解释为何战事如此漫长艰难,也是在国际上重新画出阵营的边界线。 走到今天,乌克兰冲突的结局,已经不单单取决于谁在战壕里多占了一寸土地。它成了一场对不同经济模式、不同联盟体系承受能力的全面压力测试。 美国的指责和俄罗斯的重新定性,其实都捅破了一层窗户纸:在今天的世界,军事对抗只是表面,底下的经济、科技和金融实力,才是决定胜负的真正根基。 如今,那些用人民币结算的天然气合同,那些穿梭在亚欧大陆上的货运班列,正在用一种没有硝烟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战争的天平。 最终决定结局的,或许是谁的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更能扛过这场旷日持久的消耗。这场远在东欧的战争,实际上给所有人都上了一课。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它的国防安全,是怎样密不可分地捆绑在一起的。 信息来源:《俄乌冲突 俄称多方向打击乌军 乌称击退俄军进攻》,央视新闻,2025年9月22日。

0 阅读:3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54

用户17xxx54

2025-09-23 14:35

G z ax b gcggg? Wage hi. Wax. We saw xb

诗词格律大讲

诗词格律大讲

关注我,一起来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