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一位男学生体育训练后去食堂就餐,误将“自选餐”看成“自助餐”,打了3斤饭菜,盘里饭菜都堆成山了,结帐时大吃一惊,16.8元1斤,一共付了55元。因为装在盘里的饭菜都混在一起了,也没办法退回去了,只有硬着头皮结帐。 九月的校园食堂总是格外热闹,刚结束军训的新生们排着长队,餐盘碰撞声和饭菜香气混在一起。 山东某高校的食堂里,大一新生小李端着满满一托盘饭菜走向收银台,脸上还带着军训后终于能饱餐一顿的期待。 然而当收银员报出"55元"的总价时,他手里的餐盘晃了一下,眼睛瞪得圆圆的,刚才还兴奋的表情瞬间僵住了。 事情要从军训结束那天说起,烈日下训练了一上午的小李早就饥肠辘辘,走进食堂就被自选区琳琅满目的菜品吸引了。 红烧肉泛着油光,炸鸡腿金黄酥脆,番茄炒蛋冒着热气,这些都让他挪不开眼。 他看到窗口上方写着"16.8元",又看到大家都在自由取餐,便想当然地以为是自助餐。 于是放开手脚把爱吃的菜一层层往餐盘里堆,直到饭菜像小山一样快要溢出来才停手。 他端着餐盘走到收银台,看着工作人员把餐盘放在电子秤上,数字不断跳动直到定格在55元,才明白"16.8元"后面跟着的"每斤"两个字有多重要。 更让他无奈的是,各种菜混在一起根本没法退回,身上只带了30元的他,最后还是后面排队的同学帮忙凑够了钱才结了账。 虽然硬着头皮吃了半天,餐盘里最后还是剩下大半,尤其是那些他一开始觉得"不吃白不吃"的肉类。 这段小插曲被同学拍下来发到网上后,评论区立刻炸开了锅。 有人觉得好笑,分享自己类似的"社死经历";也有人批评小李浪费粮食,认为即使是自助餐也不该拿这么多。 但随着讨论深入,越来越多人注意到,不少高校食堂的自选区和自助区标识确实不够清晰,有的只是在价目表角落用小字标注计费方式,新生很容易看错。 其实小李的经历并非个例,在武汉某高校的调查中显示,超过六成学生有过在食堂因误解计费方式而多花钱的经历。 自助餐和自选餐虽然都带"自"字,却是完全不同的消费模式:自助餐是固定价格任吃,自选餐则是按重量收费。 就像网友总结的:"一个是'交钱随便吃',一个是'吃多少交多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不过在一片批评声中,也有人看到了积极的一面。 小李后来把自己的经历发到社交平台,提醒其他新生注意食堂规则,还自嘲说"55元买了个终身难忘的教训"。 这种坦诚的态度让很多人点赞,有网友留言:"谁没年轻糊涂过,能吸取教训就好。" 无论是吃饭、购物还是做人生选择,看清规则再行动,既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也是对自己和他人劳动的尊重。
近日,山东一位男学生体育训练后去食堂就餐,误将“自选餐”看成“自助餐”,打了3斤
拾九观人间
2025-09-23 14:43:31
0
阅读: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