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正处于失去发达国家地位边缘#【日媒:日本正处于“失去发达国家地位边缘”】《日本时报》网站9月21日刊登题为《广场协议签署40年后,日本仍受制于汇率波动》的文章,内容摘译如下:
日本目前的通胀困境由进口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引发,但部分原因可以追溯到40年前。当年,在广场协议造成日元汇率迅速升值后,日本政府出于对强势日元的担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根据1985年9月22日达成的广场协议,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和当时的西德联合干预外汇市场,推动美元贬值,以提振当时正遭受巨额贸易逆差之苦的美国经济。
今年的9月22日是该协议签署40周年。当时,包括日本时任财相竹下登与央行时任总裁澄田智在内的五国集团财长及央行行长共同敲定了这一协议。
货币当局原本预计日元兑美元将相对温和地升值。曾任日本国际金融局局长的行天丰雄说:“我们曾预计日元会升值10%至15%。”
然而,日元汇率却一路飙升。协议签署前,日元兑美元汇率约为1美元兑240日元,到1987年底,这一汇率突破1美元兑130日元。
由于日本经济属于出口导向型,日元大幅升值使众多日本出口企业遭受重创。日本央行在1986年至1987年间五次降息,以应对该协议对经济的冲击。
但这种过度的货币宽松催生了股市与房地产市场的投机交易,最终引发日本臭名昭著的“泡沫经济”。后来,随着资产泡沫破裂,日本经济陷入低增长和通缩并存的“失去的30年”。
2008年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日元作为避险货币被大量买入,推动日元汇率大幅走高。
2011年,大地震和海啸袭击日本东北部,日元兑美元汇率一度触及1美元兑75.32日元,为二战结束以来的最高水平。
2012年底,时任首相安倍晋三组建了其第二届内阁,承诺实施“安倍经济学”这一旨在刺激通胀的经济政策组合。此前公众批评日本央行货币宽松力度不够,导致日元走强。
2013年4月,日本央行实施前所未有的货币宽松政策,大规模购买日本国债。这推动了日元贬值,股价上涨。
然而,这项持续了11年的非正统宽松政策未能提振日本经济,该国的潜在增长率长期低于1%。
日元贬值提高了日本出口商以日元计价的海外利润。但一桥大学名誉教授野口悠纪雄表示,其后果是,日本企业“忽视了技术发展投资,从而阻碍了生产率的增长”。
日元疲软加剧了因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而引发的通胀,严重影响了日本家庭的财务状况。
2023年,日本以美元计价的名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在经合组织38个成员国中排名第22位,落后于排名第21位的韩国。
日本经济实力的下滑正变得日益明显。野口悠纪雄警告说,日本“正处于失去发达国家地位的边缘”。(编译/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