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比亚要求中国企业造成环境污染一事“索赔”800亿美金?9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9-23 15:27:35

赞比亚要求中国企业造成环境污染一事“索赔”800亿美金?9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回应,简单来说就一句话,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积极配合承担,不是我们的问题,想讹人,没门!   这起事件的源头是2025年2月18日,赞比亚谦比希湿法冶炼有限公司的一座尾矿坝发生溃坝。原因很复杂,既有当地罕见强降雨的自然因素,也有防渗膜被人盗割的人为破坏。   事故发生后,中方企业连夜抢修,次日凌晨三点就完成了封堵,动作不可谓不快。   之后企业按照赞比亚政府的要求,全面配合环境修复和治理工作,还依据官方出具的赔偿报告,对受影响的农户进行了实际赔偿。整个过程公开透明,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   8月7日,赞比亚政府召开发布会,明确表示水体pH值已恢复正常,重金属浓度持续下降,供水系统几天内就恢复了运行,没有出现因污染导致的死亡病例。   按理说,事情已经进入收尾阶段,结果到了9月中旬,突然冒出一份“请愿书”,声称有上百名民众要求中方企业设立环境修复托管账户。   要是存入800亿美元,就相当于赞比亚三年GDP的总和,还要额外再给2亿美元应急基金。这个数字一出来,连当地媒体都觉得离谱。   更奇怪的是,法院登记显示,真正拿到授权的原告只有11人,连集体诉讼的基本门槛都没达到。这种操作根本不是走法律程序,更像是借舆论施压,搞一场“情绪勒索”。   800亿美元什么概念?别说一家企业,整个赞比亚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200多亿美元。   中国有色矿业很快发布公告回应,明确指出这种索赔毫无依据,已经聘请当地律师团队依法应对。   企业该做的善后、赔偿、修复工作一样没少,现在突然冒出天价账单,明显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这类事件背后往往有复杂的国际博弈。一些西方背景的NGO和媒体擅长利用环保议题,把商业纠纷包装成“正义对抗资本”的叙事,煽动当地情绪,给中企制造麻烦。   他们打着ESG的旗号,实际上是在维护旧有利益格局,阻止中国企业深度参与非洲资源开发。   中企在非洲这些年,修路、建厂、供电、打井,实实在在带动了当地发展。但正因为项目深入、效率高,触动了一些人的蛋糕。这种“软攻击”比武装冲突更难防,专挑法律和舆论的空子。   这次事件也给所有出海企业提了个醒。光把工程干好还不够,还得懂规则、会沟通、能应对复杂的法律和舆论环境。海外项目不仅是技术和资金的比拼,更是规则和话语权的较量。   中国支持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也坚决支持企业依法维权。该赔的不推,不该背的锅也不背。   在非洲做生意,讲的是互利共赢,不是单方面割肉喂狼。

0 阅读:55
紫蓝谈社会趣事

紫蓝谈社会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