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名美军趁机登陆台岛,大陆为何还没掀桌子?背后藏着大算计!美国退役军官公开承认,在台湾驻守的美军,高达500人,甚至他还想把这个数字增加至1000,组成所谓的“实战部队”,这简直是在大陆的雷区蹦迪! 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就通过那个所谓的“台湾关系法”,开始往岛上塞武器、派顾问,名义上是“防卫支持”,骨子里就是想把台湾当成围堵大陆的棋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经济腾飞,军事实力水涨船高,美方慌了神,动作越来越频繁。2022年那次所谓“政要访台”后,解放军环岛军演,直接把台海中线踩了个粉碎,海空力量亮剑,震得外部势力直哆嗦。军售也没停过,2023年对台军售总额高达190亿美元,鱼叉导弹、F-16升级包,一车车运到高雄港,岛内所谓的“当局”乐得合不拢嘴。 2024年,美台联合训练越来越多,岛上基地里,美方人员指导操作雷达、导弹系统,表面一套,里子一套。到了2025年5月,这把火烧得更旺,美军运输机低调降落桃园机场,500名训练人员分散进驻多个据点,公开数字翻了十倍,以前官方只承认几十人,现在直接摊牌。 这不光是数字游戏,更是赤裸裸的挑衅,踩在中国红线上跳舞,试图把台湾变成他们的前沿阵地。 这500人不是白来的,他们以“联合训练小组”名义,散布在台湾东部和北部基地,教岛内部队用美制装备,操作无人机、反舰导弹,还分享情报数据。美方智库报告里说得明明白白,这些人不是短期逗留,而是长期驻扎,帮着规划防御布局。岛内所谓的“防务部门”还配合着,提高预算到GDP的2.5%,钱砸进军工采购,买更多爱国者系统、弹药库存。说白了,这是在岛上堆火药桶,赌大陆不敢动,借机消耗中国资源。外部势力总爱玩这套,表面喊“和平稳定”,背地里怂恿分裂,妄图把台湾从祖国身边撬走。可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点谁也改不了,美方再怎么折腾,也改变不了历史事实。 5月15日,美国国会那个所谓“对华委员会”听证会,直接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海军退役少将马克·蒙哥马利坐那儿,公开承认美国在台湾有约500名军事人员,比之前披露的多出十倍。他直言不讳,说这数字还不够,得翻番到1000人,组成一支“实战化”部队,直接插手岛内防御规划。 蒙哥马利这人,以前在美军情报系统混迹多年,现在退了还不安分,鼓吹加速军售,把巡航导弹、弹药提前运到岛上,督促所谓的“台湾当局”把防务开支提到GDP的3%以上。 听证会一结束,媒体炸锅了,岛内报纸头条就是他的照片,配文讨论美军“实战部署”。美智库跟进报告,细说怎么通过这些人强化情报共享,卫星数据实时传到岛内指挥中心。这事儿一出,网友们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美方在试探底线,有人觉得大陆该亮剑了。可大陆这边,外交部照旧重申立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外部干涉必遭反制。解放军东部战区也通过卫星图像曝光美军活动,舰艇巡航海峡,导弹部队保持警戒。 这500人驻扎的规模,暴露了美方的小算盘。他们想借台湾牵制大陆,让中国分心没法专心发展。可现实是,中国军事实力今非昔比,东风导弹射程覆盖西太,歼-20编队压制任何来犯,航母辽宁舰、山东舰常态化巡弋周边。美军那点人,在岛上再怎么折腾,也不过是自投罗网,补给线拉得老长,一旦有变,撤都撤不走。岛内地形复杂,丛林山地多,外部势力插手只会加剧岛内乱象,民众日子更难过。中国大陆这些年,推动两岸经贸融合,ECFA框架下贸易额超2000亿美元,岛内企业离不开大陆市场。美方军售再多,也填不满岛内经济窟窿,年轻人就业难、物价高,这才是真问题。 大陆为什么没急着“掀桌子”?这不是软弱,是战略定力。我们有底气,不慌不忙,先让美方自己露马脚。蒙哥马利那番话,等于给全世界亮出证据,美国公开违背“不驻军台湾”的承诺,破坏两岸和平。 中国通过多边外交,联合东盟、欧盟国家,曝光美台勾连,赢得国际支持。联合国2758号决议清清楚楚,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是共识。美方越跳腾,越显底气不足,他们国内经济下行,军费开支挤占民生,选民早就不买账。我们这边,十四五规划推进国防现代化,军民融合深入,科技自立自强,华为、中兴这些企业扛起大旗,芯片、5G领跑全球。台海问题,说到底是内政,外部势力插手只会自讨没趣。 长远看,这事儿对两岸统一是催化剂。岛内民众看清了,美方援助是空头支票,军售钱进了美企腰包,岛上老百姓买单。2024年岛内选举后,分裂势力上台,经济停滞,失业率升到5%以上,大陆这边稳扎稳打,推动惠台政策,31条措施落地,吸引上万台胞来大陆就业创业。美军500人再加到1000,也挡不住历史潮流。解放军演习常态化,去年环台军演十多次,海空力量协同,精准打击能力全球领先。美方智库自己都承认,中国军力已能有效威慑任何入侵企图。 我们不主动挑事,但红线碰不得,一旦外部势力越界,雷霆反制少不了。
美国有没有机会击败中国?可以说,以前有,现在没有了。中美最危险,最容易爆发冲突的
【107评论】【196点赞】
用户10xxx89
中国现在的战略是:把台湾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