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报道:“欧盟官员批评北京最新的减排承诺‘令人失望’,称这将加大

漫聊小知识 2025-09-29 17:43:27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报道:“欧盟官员批评北京最新的减排承诺‘令人失望’,称这将加大全球气候目标实现的难度后,中国外交部反批欧盟抱持‘双重标准和选择性失明’,在自身气候目标上行动迟缓。” 中方批评一针见血——西方长期对中国设下严苛标准,对自身却大幅放宽。对照《巴黎协定》,咱们明确承诺2035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峰值基础上削减7%到10%,这可不是随便喊的口号,背后是实打实的行动。 这些年中国在减排上花的力气,全世界都有目共睹,就说能源这块,现在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都超过21.59亿千瓦了,占了总装机的近六成,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更是比2020年翻了三倍还多,提前六年就完成了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目标。 咱们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体系,现在全世界八成的光伏板、七成的风电设备都是中国造的,不仅自己用,还帮着其他国家搞减排,把风电、光伏的成本都给拉下来了不少。 产业转型上也不含糊,淘汰了一亿多吨钢铁落后产能,建了六千多家国家级绿色工厂,这些工厂的产值占了制造业的五分之一,森林覆盖率也超过25%了,每年能吸收12亿吨二氧化碳,这在世界上都是头一份的。 更实在的是,中国还帮着发展中国家,签了54份气候变化合作备忘录,培训了上万人次,投了一千七百多亿资金支持他们搞环保。这些事摆出来,哪一样不是实实在在的减排行动? 再看看欧盟,真是好意思开口指责别人,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踏踏实实交出了2035年的减排方案,可欧盟呢? 连自己的2035年目标都拿不出来,成了主要经济体里唯一一个“没交卷”的,他们内部吵得一塌糊涂,法国、波兰这些国家互相扯后腿,连个有法律约束力的2040年目标都谈不拢,谈判直接陷入僵局。 之前欧盟说2030年要减排55%,结果后来自己承认只能减54%,还差了一个百分点,这还是没算各种猫腻的情况。 更让人不齿的是,欧盟还想耍小聪明作弊,他们提议从2036年开始买“国际碳信用额”,把自己3%的减排任务外包给发展中国家,自己躲清闲当甩手掌柜。 这哪是搞减排?分明是自欺欺人,靠着别人减排来凑数,也好意思自称“全球气候领袖”?说难听点,这就是揣着空白答卷,还指着别人的卷子挑毛病,脸皮也太厚了。 其实国际上早有规矩,《巴黎协定》里明明白白写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得先带头减排,因为他们工业革命烧了两百年煤,排的温室气体最多,历史责任摆那儿呢。 可事实呢?一半以上的发达国家连2020年的减排目标都没完成,有的才完成一半,还有的排放量反倒涨了。 2009年他们承诺每年给发展中国家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到现在都没兑现,根本就是赖账。 欧盟自己做不到,还伙同一些国家和组织给中国加担子,之前国际能源署居然要求中国提前10年,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可对美国、英国这些国家却宽松得很,只要求提前5年到2045年。 更讽刺的是,美国直接说不给气候赔款,英国干脆推迟了自己的环保计划,说“不能让英国人破产来救地球”,国际能源署却装看不见,一门心思盯着中国施压,这双重标准玩得也太明显了。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养活十四亿人,还要发展经济,减排难度比发达国家大得多,咱们承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要完成全球最高的碳排放强度降幅,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从达峰到中和,这已经是尽了最大努力。 现在又明确了2035年的减排目标,每一步都走得稳扎稳打。反观欧盟,连自己的目标都定不出来,还对别人指手画脚,这不是自不量力是什么? 说穿了,欧盟就是把气候问题当成了政治工具,想靠着指责中国转移自己的责任,可现在大家都不傻,谁在实干,谁在空谈,一眼就能看出来。 中国在新能源上投了几千亿美元,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了全球一半以上,光伏产品给全世界提供清洁电力,实实在在的行动摆在那儿,路透社都不得不承认中国扛起了“领头羊”的担子。 欧盟要是真关心全球气候,就别光动嘴皮子,先把自己的分歧摆平,拿出像样的减排方案,别再想着靠买碳信用额作弊,把欠的气候资金补上。 不然的话,就算11月补交了目标,也没人会信,毕竟真正的领导力不是靠指责别人得来的,得靠自己的行动赢回来。 再这么本末倒置下去,只会在气候治理的赛道上越落越远,最后沦为国际社会的笑柄。

0 阅读:0
漫聊小知识

漫聊小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