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免签协议的严重后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4年中俄互免签证政策一落地,东北边境的气氛一下子就变了,以前大家对边境城市的印象就是冷冷清清、节奏缓慢,偶尔有点小生意,但变化总是很有限,可这回只要去一趟珲春、黑河,甚至绥芬河和满洲里,马上能感受到新鲜热闹的气息。 以前过关要填表、排队、等审核,俄罗斯人觉得麻烦,很多干脆就不来了,现在手续一下子变得简单,只要拿着护照排队,十来分钟就能通关,口岸大厅里,中俄双语的广播轮番响起,窗口民警俄语说得越来越溜,连队伍都井然有序,你会发现,早市上多了好多金发碧眼的游客,拎着大包小包,和本地人一起抢新鲜豆腐脑、热气腾腾的蛋堡。 这些新面孔不只是来看看风景,俄罗斯人最喜欢逛的地方是批发市场和早市,各种中国制造的小家电、日用品、服装成了抢手货,很多人来一趟就要采购一堆,甚至专门找物流公司把货物发回俄罗斯,义乌造的电饭煲、东北的榨菜、保温杯、按摩器,打包成大箱小箱,从边境一路送到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家门口,以前一周也没几个俄罗斯人来买东西,现在卖家们每天都得补货,连俄语收款码都备了好几个。 生意热了,本地人的生活也跟着变,小饭馆把菜单换成中俄双语,一些店主特意学了几句俄语,招呼客人更有底气,酒店、餐馆、出租车生意都翻了番,很多原本打算关门的小摊现在反而忙得不亦乐乎,跨境电商公司更是风生水起,光是发往俄罗斯的订单就翻了好几倍,俄语翻译成了抢手职业,甚至连理发店都推出了俄语服务。 免签政策带来的可不仅仅是生意兴隆,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把来中国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有人专门来做中医理疗,有人来体验中国的美食和生活节奏,还有不少人干脆来找对象,俄罗斯的女性本来就比男性多,而中国东北不少小城又普遍男多女少,这样的人口结构,让跨国婚恋在最近这一年变得越来越普遍,在黑河、珲春,婚介所的生意也跟着火起来,登记结婚的跨国夫妻数量比以前涨了不少,很多俄罗斯姑娘觉得中国男人顾家,会做饭,生活稳定,还不用像在本国那样为嫁妆和彩礼发愁。 当然,跨国婚姻并不总是那么浪漫,语言障碍是头号难题,很多新婚夫妻靠着翻译软件沟通,偶尔也会闹些误会,文化差异也不可忽视,俄罗斯人性格直爽,中国家庭则讲究含蓄和节奏慢慢来,两边的父母、亲戚见面,有时还要靠邻居帮着翻译,即便如此,能成家的还是越来越多,俄罗斯姑娘的到来,也让东北一些小城的单身比例有所下降,算是人口结构上的一种互补。 面对人流和生意的激增,边境城市并没有坐等问题出现,许多地方加快了基础设施升级,比如珲春口岸开通了双休日无午休通关,商家们自发学习俄语,医院、学校也优化了服务,黑河的医院,现在每个月都能接待上百名俄罗斯患者,除了看病,很多人是冲着中医理疗来的,中医、拔罐、艾灸、按摩,体验一轮,俄罗斯游客大多觉得物超所值。 但人多了,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先是公共服务的压力,酒店一房难求,餐馆排长队,出租车价格也水涨船高,边境城市本来就不算富裕,现在还要应对大量俄语服务需求,培训翻译、招聘外语人才、升级监控系统,这些都需要真金白银,当地政府也加大了监管投入,比如增设监控、扩展界河监测点、设立消费者维权站,防止有个别人借旅游名义滞留打工或者从事灰色交易。 本地居民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有人觉得外来人口涌入,会不会影响房价,挤占教育、医疗等资源?但事实上,游客和商人带来的消费,给本地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税收增加反过来又能改善公共服务,从长远看,这是一种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 经济层面的变化最为明显,免签让跨境贸易提速,物流效率提升,俄罗斯家庭收到中国包裹的速度甚至比在本国买东西还快,深圳、义乌等地的跨境电商生意翻番,东北小城的二手车、农产品、日用品也源源不断出口到俄罗斯,中俄贸易额保持高增长,大家都能分到一杯羹。 当然,挑战也不少,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支付不便,俄罗斯银行卡在中国用不顺,支付宝、微信在俄罗斯普及度有限,很多时候只能用现金,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再加上卢布汇率波动大,有时候商家收了卢布,换成人民币时会亏钱,长此以往,部分商户可能会只接受人民币或美元,免签带来的热情可能因此降温。 信息来源:潮新闻【“今天有261人通过个人免签方式入境”,对俄免签首日珲春喜迎客】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文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给该地区及其他地区带来了巨大的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