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俄国人推算外蒙古将回归中国,连远东一起归还! 俄罗斯专家盯着远东那片广袤土地,心里比谁都清楚:这地方光有地盘不行,没人没产业,发展就是句空话,而中国恰恰是解困的关键。就说中国最东头的抚远市,跟俄罗斯就隔了条江,现在两边热闹得像一个市集。 2024年明水期短短164天里,从抚远口岸进出的人就有7.2万人次,是前年的两倍多,旺季时一天通关的人得有好几百。街上的店铺全挂着中俄双语牌子,连出租车司机都能跟俄国客人聊上几句俄语,这份熟络可不是装出来的。 更实在的是经济上的牵绊。俄罗斯远东的粮食要靠中国市场消化,地下的油气资源也得靠中国资本开发。截至2023年底,远东有49个中资参与的项目,总投资额快到90亿美元了,2023年两地贸易额更是冲到270亿美元,十年间翻了整整一倍。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那个液化石油气转运综合体,光前期投资就70亿卢布,全是中企和俄直投基金联手搞的。边境的农场里,中国农民带着技术过来种粮;伐木场里,中国设备在运转;就连当地菜市场,摊主都直接收人民币结账,这钱袋子的联系早就扯不断了。 交通网更是把两边绑得更紧。同江铁路大桥通车后,2024年前九个月过货量就突破400万吨,中欧班列顺着这座桥直奔欧洲;黑河公路大桥开通两年多,已经运了122.4万吨货物,再过几年每年能运上百万吨。俄罗斯专家算得明白,没有中国的钱、劳动力和市场,远东的资源就是埋在地下的石头,根本变不成真金白银。 再看外蒙古,俄罗斯专家一眼就看穿了:这国家的日子根本离不了中国。甘其毛都口岸那场景最能说明问题,每天清晨通关通道一打开,满载煤炭、铜精矿的货车就排着队进来,2024年这儿的过货量首次突破4000万吨,稳稳当当中蒙公路口岸的头把交椅。 口岸里橘黄色的AGV机器人沿着磁钉轨迹跑运输,一趟拉70吨煤炭,到现在已经运了320多万吨,这背后全是中国的技术和资金支撑。 外蒙古地下的矿产几乎都销往中国,煤炭、铜精矿这些硬通货,不卖给中国根本没地方去;而老百姓用的日用品,从肥皂牙刷到家电家具,十有八九是从中国运过去的。 一条产业链从头到尾都跟中国绑在一起:中国企业投资开矿,把矿石拉回国内加工,再把制成品卖回蒙古,连中间的运输、仓储都离不开中国商家。虽说蒙古国90%以上的石油靠俄罗斯供应,但吃饭过日子的根本,还得看中国的市场。 二连浩特口岸更能看出民间的亲近感。2024年这儿每天有上千辆小型车出入境,载着六七千人往来,五一假期光海外游客就来了1.11万人次,蒙古国客人揣着钱来逛街购物,商家都特意备了特色商品吸引他们。俄罗斯专家心里门儿清,外蒙古的经济就像棵大树,根早扎进了中国的土壤里,离了这片土,根本长不起来。 最关键的是,“一带一路”把中国、俄罗斯远东和外蒙古串成了一个整体,交通网、产业链正在慢慢打通。中蒙俄经济走廊可不是空架子,乌兰巴托铁路的货运量2023年创下历史新高,就是这三地合作的最好证明。 甘其毛都口岸旁边,中蒙跨境铁路已经开工,等建好了,公路、AGV、铁路形成联运,一年能运9000万吨货物,比现在翻一倍还多。 满洲里口岸的变化更直观,从俄罗斯进口的油菜籽直接在当地加工成菜籽油,去年半年就处理了1.6万吨,货值7000万元;二手车出口业务刚开一年,贸易额就超过3亿元,今年还能翻番。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货物过路,而是产业链直接扎在了边境上,中国的加工能力、俄罗斯的原料、蒙古的资源,在这儿拧成了一股绳。 钱的往来更能说明问题,2024年前八个月,跨境人民币支付量涨了21.1%,达到41.6万亿元,大宗商品交易里人民币结算占了一大块,远东和蒙古的菜市场、矿场都认人民币。 俄罗斯专家琢磨的不是什么“回归”,而是这三地的联系已经深到拆不开了:远东要发展得靠中国的活力,外蒙古要过好日子得靠中国的市场,而“一带一路”就是把这些需求拧在一起的绳子。 俄罗斯专家的推算其实是看明白了趋势:不是谁要归谁,而是经济规律在起作用。远东的资源、蒙古的需求、中国的能力,这三者凑在一起才能产生价值。随着交通越来越顺、生意越来越火、人心越来越近,这三块地自然会越走越近,这不是瞎想,是每天都在发生的实在变化。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文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给该地区及其他地区带来了巨大的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