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敬佩高志凯是“为国为民的外交官”,但一个事实常被忽略:他已离开外交部近20年,最高职级是参赞,并非大使。 那他如今的“战场”在哪? 这位外交老兵的转型之路令人惊叹。离开体制后,高志凯在跨国企业担任要职,还创办了自己的咨询公司。他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外交使命,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 参赞与大使的职级差异并不妨碍他发光发热。外交系统内部人士透露,参赞往往是处理具体事务的核心力量,需要精通多国语言,熟悉国际规则。这些扎实的基本功,恰恰为他后来的转型奠定基础。 看看他近年活跃的舞台就明白了。从达沃斯论坛到博鳌亚洲论坛,从国际能源会议到全球投资峰会,他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最关键的国际交流场合。这种影响力早已超越传统外交官的范畴。 他的独特价值在于双重视角。既深谙中国政治体制运行逻辑,又精通国际商业规则。这种跨界能力让他能够精准解读政策动向,为中外企业合作提供关键指引。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在当今时代特别稀缺。 比较他与现任外交官的区别很有意思。体制内外交官需要谨言慎行,而他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观点。这种相对灵活性让他能够触及某些敏感话题,开辟官方外交之外的第二战场。 看看他处理过的案例就能明白其价值。曾协助中国企业化解海外投资危机,帮助外国企业理解中国政策变化。这些实实在在的贡献,不亚于任何一场成功的外交谈判。 有人质疑他的商业身份与外交理想是否冲突。实际上,当代国际关系早已超越传统界限。经济外交、民间外交正在成为国家间交往的重要补充。他的选择恰恰顺应了这个趋势。 他的成功折射出中国国际化进程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正在以不同方式参与全球事务。这种多元化的国家形象展示,比单一官方声音更有说服力。 与其纠结于他是否还是“外交官”,不如关注他创造的实际价值。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今天,这种促进沟通的理解与信任的桥梁作用显得尤为珍贵。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国可以有多种方式。无论是在体制内恪尽职守,还是在民间促进交流,都是在用不同方式服务国家。这种多元共生的生态,正是大国崛起应有的气象。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很多人敬佩高志凯是“为国为民的外交官”,但一个事实常被忽略:他已离开外交部近20
爱国的小涛涛
2025-09-30 17:21:0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