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央视也玩起了战略忽悠!实际上,在今年5月7日爆发的印巴空战中,根本不存在所谓的A射B导C锁,歼 - 10CE战机完全凭借自身实力直接击败了阵风战机。 先把 5 月 7 号那场空战的来龙去脉捋清楚。事情的由头是 4 月 22 号印控克什米尔的游客遇袭事件,印度一口咬定是巴基斯坦干的。 没过半个月就发起了代号 “辛杜尔” 的空袭行动,凌晨用导弹炸了巴基斯坦的 9 处目标,说是要打击恐怖主义,其实明眼人都看出来是借机报复。 巴基斯坦也不含糊,直接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派空军正面反击,这场被西方称为 “二战后最大规模” 的空战就这么打起来了,双方前前后后出动了差不多 125 架现代化战机,打了一个多小时的硬仗。 印度空军参谋长辛格后来跳出来说,他们用 S-400 防空系统击落了巴基斯坦 5 架战斗机和 1 架大型飞机,还炸坏了停在机库里的 F-16,甚至拿出卫星照片当证据,说巴基斯坦的雷达站、机场跑道都被他们炸烂了。 但这话根本经不起推敲,美国官员直接打脸,说压根没发现巴基斯坦的 F-16 有被击中的痕迹,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更不客气,直接骂印度不诚实,还提议双方公开飞机库存接受核查,显然是吃定了印度在吹牛。 反倒是巴基斯坦这边的说法有更多实锤。巴军方直接公布了截获的印度空军对话录音,里面清清楚楚能听到印军编队指挥官承认僚机在空中爆炸了,社交媒体上还流出了疑似阵风战机的残骸照片。 更关键的是第三方的证实,法国空天军参谋长杰罗姆・贝朗热都松口了,说看到了包括一架阵风在内的 3 架印度战机损失的证据,连印度自己的国防参谋长后来也不得不承认,确实在空战中丢了战机。 而巴基斯坦这边明确说了,击落印度战机的正是刚列装不久的歼 - 10CE,而且自己这边一架没损失,这个战果后来也得到了央视报道的确认。 现在说说所谓的 “A 射 B 导 C 锁” 到底是怎么回事。这说法大概是说,得有预警机发现目标、地面雷达引导导弹、战机负责锁定,多平台协同才能打胜仗。 但这次空战的实际情况是,双方战机都特别规矩,巴基斯坦的歼 - 10CE 没飞出巴方控制区,印度的阵风也没越界,两国战机相距超过 100 公里,全程都是 “防区外打击” 的超视距空战模式。 这种情况下,压根没必要搞多平台协同,歼 - 10CE 单枪匹马就足够解决问题了。歼 - 10CE 身上的家伙事儿可不是吃素的。 它装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远、精度高,能稳稳锁定远距离目标,实现 “先敌发现” 的优势,这在空战里就是生死攸关的主动权。 搭配的霹雳 - 15E 空空导弹更是杀手锏,射程比阵风挂的米卡导弹远得多,人家还没摸到开火的边,歼 - 10CE 这边的导弹已经飞过去了。 有军事专家分析得很明白,就凭这两项优势,就算是单机对抗,阵风也得处于下风。印度飞行员后来回忆,当时压根没听到雷达锁定告警,导弹都快到跟前了才察觉,这说明歼 - 10CE 的雷达和导弹配合得有多默契,隐蔽攻击的能力有多强。 真要是靠 “A 射 B 导 C 锁”,巴基斯坦也犯不着藏着掖着。要知道这种协同作战能力是大国空军的看家本事,真能用上绝对是值得炫耀的战绩。 但从巴军方的新闻发布会到后来的技术简报,从头到尾都在强调歼 - 10CE 的单机性能,压根没提任何多平台协同的细节,这本身就说明所谓的 “战略忽悠” 纯属无稽之谈。 央视报道里也说得很清楚,歼 - 10CE 是 “首次取得实战战果”,核心原因就是自身的先进性能,跟那些传言里的套路没半点关系。 其实稍微懂点军事的都知道,装备的硬实力才是空战的根本。阵风虽然被印度吹成 “四代半战机”,但它的雷达和导弹性能确实跟不上歼 - 10CE 的节奏。 歼 - 10CE 不仅中低空机动格斗、超音速飞行这些基础能力扎实,超视距多目标攻击的本事更是拔尖,面对阵风本来就有技术代差优势。 印度之前总觉得买了阵风就占了空中优势,结果真打起来才发现,没有过硬的装备性能,再吹得天花乱坠也没用。 至于说央视 “战略忽悠”,更像是有些人的过度解读。央视只是客观报道了歼 - 10CE 的实战战果,把装备性能和空战细节讲清楚了,压根没提什么 “ A 射 B 导 C 锁”,反倒是一些自媒体添油加醋编出了各种说法,最后倒打一耙说央视忽悠。 5 月 7 号的空战已经把事实摆得很明白:歼 - 10CE 能击败阵风,靠的是中国航空工业实打实的技术积累,是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先进导弹的性能碾压,跟那些所谓的协同套路毫无关系。 所谓的 “战略忽悠” 说法,要么是不懂空战的门道,要么是故意抹黑,真要是对照着各方证据仔细琢磨,这些传言根本站不住脚。毕竟装备的实力骗不了人,实战的结果更骗不了人。
原来央视也玩起了战略忽悠!实际上,在今年5月7日爆发的印巴空战中,根本不存在所谓
文史资鉴堂
2025-09-30 18:02:54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