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张照片,空旷教室里那个独自坐着的小身影,让人心头一紧。在湖南邵阳的这所乡村小学里,七岁的马甜真是一年级唯一的学生,而全校四个年级加起来,也不过十四个孩子。 “就算只有一个孩子,我们也要开出全部课程。”唐老师的这句话,道出了乡村教师们的执着。语数外、体音美,这些城里学校标配的课程,在这里同样没有缺席。令人感动的是,虽然学生寥寥,但升旗仪式照常举行,黑板上的粉笔字依然工整,作业本上的批改一丝不苟。 这不禁让人想起近年来乡村教育的变迁。根据教育部数据,过去十年间全国乡村小学数量减少了近一半,而城镇小学平均班额却超过45人。这种“乡村空荡、城市拥挤”的教育图景,正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 但更值得思考的是,在这所仅有14个学生的学校里,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小班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更多关注,空旷的操场成了他们自由奔跑的乐园。镜头里,马甜真拍着篮球的笑容那么灿烂,那是在超大班额的城里学校难得一见的轻松与快乐。 有教育学者提出,或许我们可以借此重新思考乡村教育的价值。这些“微型学校”是否能够探索出更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能否让这些乡村学校成为保留乡土文化记忆的载体? 网友们的留言同样发人深省:“这些老师守护的不仅是几个孩子,更是乡村教育的火种。”“当城市家长为学位挤破头时,这里的教育反而回归了最本真的模样——用心陪伴每一个生命的成长。” 看着马甜真在操场上奔跑的身影,我们忽然明白:教育的温度,从来与人数无关。哪怕只有一个学生,也要让知识的灯火在乡村的夜里继续闪亮。这或许就是教育最动人的样子——在任何环境下,都不放弃对每一个孩子的承诺。
看着这张照片,空旷教室里那个独自坐着的小身影,让人心头一紧。在湖南邵阳的这所乡村
一路孤城
2025-09-30 19:45: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