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俄罗斯突然宣布了! 2025年10月1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

红楼背疏影 2025-10-02 12:10:42

就在刚刚 俄罗斯突然宣布了! 2025年10月1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严正警告,欧盟任何没收俄资产的企图都将被视为“赤裸裸的盗窃”,所有参与者将付出沉重代价。 欧盟拟没收的俄罗斯资产主要包括三部分:约3000亿欧元央行外汇储备、190亿欧元私人商业资产、以及价值难以估量的艺术品和不动产。这些资产分布在欧盟各国,比利时欧洲清算银行(Euroclear)持有最大份额。 更复杂的是资产属性,央行储备多以外汇和国债形式存在,而私人资产涉及全球500强企业股权。这种混合持有模式,使没收行动面临法律技术难题。强行处置可能触发全球金融链式反应。 欧盟援引《欧盟基本权利宪章》第17条“公共利益例外条款”作为没收依据,但该条款传统上适用于反恐和反洗钱领域。将其扩展至国家间制裁,创下危险先例。俄罗斯则搬出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主张国家财产不受侵犯原则。 国际法院前法官布鲁诺·西马指出:“若欧盟开此先例,未来任何国家都可凭‘公共利益’没收他国资产。国际投资保护体系将崩塌。”这种担忧正在新兴市场国家蔓延。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联合国授权冻结伊拉克资产,但最终归还;2001年“9·11”后美国冻结塔利班资产,但通过联合国决议实施。欧盟此次单边行动,缺乏联合国授权基础。 更相近的案例是2012年伊朗核问题。当时欧盟冻结伊朗央行资产,但德黑兰向国际法院起诉并胜诉。俄罗斯已组建由前司法部长领衔的律师团队,准备复制伊朗经验。 佩斯科夫所称“代价”包含多重手段:首先是对等没收欧盟在俄资产约2880亿美元;其次是能源反制,可能切断经乌克兰的天然气运输;最致命的是金融核弹——要求印度、中国等贸易伙伴用非欧元结算。 更隐蔽的是网络报复。俄罗斯黑客组织Killnet已宣称,将攻击欧盟金融基础设施。2024年德国证券交易所的瘫痪事件表明,这种威胁并非虚张声势。 若欧元区爆发资产战争,美元将重获避险属性。美联储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各国增持美元资产达1200亿美元,部分源于对欧洲法律风险的担忧。 更深远的是国际货币格局变化。人民币在俄欧贸易中占比升至58%,资产没收危机可能加速去欧元化进程。这种意外后果恐非欧盟所愿见。 俄罗斯手握能源王牌。尽管欧盟将俄天然气进口占比降至10%,但奥地利、匈牙利等国仍100%依赖俄气。若俄切断供应,欧盟通胀率恐飙升至15%。 更关键的是核能依赖,法国电力公司(EDF)的核燃料棒40%来自俄原子公司,德国核电站乏燃料处理需俄技术。这种深度捆绑,使能源反制具致命性。 金砖国家紧急磋商资产保护机制。印度将1000亿美元外汇储备从欧洲转回本土;沙特考虑减持欧元资产;巴西推动南方共同市场统一结算系统。这些举措显示欧盟行动正引发全球金融防御。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持有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正加速推进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欧盟的激进举措,客观上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战略机遇。 俄罗斯准备推出“数字资产护照”,将实体资产转化为区块链凭证。这种技术手段,可使资产在法律上“隐形”。欧盟则开发“AI监管沙盒”,试图预测和阻断数字资产转移。 更前沿的是量子加密应用,俄央行测试量子密钥分发的资产存储方案,使资产冻结在技术上不可行。这种科技与法律的赛跑,正在重塑金融安全边界。 中国采取谨慎平衡策略。一方面在国际法院支持国家财产豁免原则,另一方面避免直接批评欧盟。这种既维护国际法尊严,又不卷入直接冲突的做法,体现成熟大国外交。 更务实的是金融防御,中国已将欧元资产占比从28%降至19%,增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这种未雨绸缪,增强应对类似风险的能力。 此次危机可能重塑国际规则。新兴国家正推动修订《国家豁免公约》,明确禁止和平时期没收他国资产。若成真,将是全球治理体系对单边主义的重大修正。 更根本的是信任机制重建,斯威夫特(SWIFT)系统替代方案加速发展,金砖国家支付网络成员增至48国。这种去中心化趋势,可能终结西方主导的金融秩序。 佩斯科夫的警告,表面是资产争夺,实则是国际秩序主导权的较量。当欧盟试图用金融武器实现政治目标时,它也在侵蚀自身赖以存在的法律基础。这场危机最深刻的启示在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单边制裁都像回旋镖,终将伤及自身。 俄罗斯与欧盟的资产博弈,正在书写21世纪国际关系的新范式:法律武器化、金融战场化、制裁平民化。在这种新常态下,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程度的损失。或许唯一能确定的教训是:将经济相互依存变成战争工具,最终烧毁的是全球繁荣的根基。 信息来源:俄罗斯:非法没收其在欧财产者都将付出代价 2025-10-01 21:30 上观新闻

0 阅读:82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