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特朗普正式宣布 10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采访中表示,若政府持续陷入“停摆”状态,可能会出现裁员和项目削减。由于美国会参议院9月30日先后否决两党拨款法案,当地时间10月1日0时1分,美国联邦政府近7年以来再次“停摆”。 这事儿听着新鲜,其实早该想到——特朗普跟政府停摆的渊源,能追溯到六年前。2018年底到2019年初,他任内那次35天的停摆至今还保持着“史上最长”纪录,当时就因为他非要国会批57亿美元建边境墙,两党谈崩后四分之一的政府部门直接“关门”。那会儿80万联邦雇员要么无薪上班,要么被迫休假,有个农业部的员工接受采访时说,最熬人的不是没工资,是看着账单堆成山,却不知道这场闹剧啥时候结束。 更讽刺的是,当年他对着全国电视讲话,一口咬定“停摆全怪民主党不搞边境安全”,转头就因为谈判没如愿摔门而去,被时任众议院议长佩洛西骂“暴躁又任性”。可现在轮到他再次面对停摆,说辞变成了“可能裁员”,这态度里的门道可深了。要知道,以前的停摆顶多是临时停薪,这次白宫早放话要搞“精简人员、裁撤岗位”,说白了就是想借着停摆给联邦机构“瘦身”。 这波操作跟他的政治风格简直一脉相承。2024年刚赢回总统职位,共和党又掌控了国会参众两院,本以为拨款能顺顺当当,结果还是卡在两党博弈上——民主党要保医保补贴,共和党偏要搞“干净拨款”,互不妥协就把政府拖进了停摆泥潭。特朗普这会儿跳出来提裁员,表面是警告危机,实则更像给民主党甩锅:你们不妥协,普通员工丢工作就得赖你们。 可他似乎忘了,自己任内早把财政纪律抛到了脑后。2017到2020年,联邦财政赤字从6660亿美元飙到3.1万亿美元,债务规模一路疯涨。等到拜登接手,他倒成了“赤字批评家”,逼着民主党在拨款法案里加债务上限条款,不然就宁可让政府停摆。这种“自己花钱时大手大脚,对手花钱就斤斤计较”的双标,早被舆论戳破了底。 停摆的苦,最终还是砸在普通人身上。2019年那次停摆,光经济损失就达110亿美元,其中30亿再也追不回来,机场安检员请假导致航班延误,FDA药品审批排期全乱了套。这次要是真裁员,那些在社保、科研岗位干了十几年的员工,恐怕得拿着遣散费重新找工作。可对政客们来说,这些民生代价远不如选票重要——毕竟只要把责任推给对方,下次选举还能接着赚吆喝。 美国的预算制度早成了“老破车”,每年靠临时拨款“续命”,两党把国家公器当成党争工具,管你经济受损还是民众遭罪。特朗普这声“裁员警告”,不过是这场常年闹剧里的新台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普京梅德韦杰夫都沉默了!俄军这波操作直接给乌军整懵了!打了1300多天,俄
【72评论】【16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