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试卷连加减法都不会? K签证该治治“注水留学”了 刷到高校非洲留学生的试卷真惊了,加减法都算不明白,这水平别说大学,小学二年级都悬!这哪是留学,分明是走过场。 那张在网上流传的非洲留学生试卷,捅破了一层窗户纸。加减法都算不对的学生,怎么就被中国高校录取了?世界银行一份报告显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二年级数学测试中,四分之三的学生数不到80,40%不会算一位数加法。这不是个别学生的问题,是整个系统出了毛病。 “注水留学”成了一门生意。有些国外高校和中介机构联手,把留学做成了标准化产品。泰国某私立高校的教育学和工商管理博士项目,三年总学费25万人民币,每年象征性出境三个月。更有甚者,疫情期间有中介推出“全程不出境、没有语言要求”的服务,拍胸脯保证四个月拿到留服认证。 K签证10月1日正式生效,专门面向18-45岁STEM领域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它允许5年内多次往返,单次停留最长180天,无需国内雇主担保。政策初衷是吸引真人才,不是给“水硕水博”开绿灯。 大家心里都明白,问题不在开放政策本身,而在执行细节。K签证要求的“知名高校STEM学历”没有明确界定。国外“水硕”现象普遍,学历造假屡见不鲜。没有清晰的标准,再好的政策也会走样。 南非教育就是个例子。那里的小学阶段,课本都不让带回家,学习全在课堂上完成。孩子们很忙,书包里塞满各种课程要换的衣服、画板和手工作业。华人孩子从国内转学过去,一百以内四则运算早已熟练,却发现老师还在教五以内加减法。 这种“欢乐教育”的后果很严重。南非的课程到九年级还很轻松,十年级突然加重。没有养成学习习惯的孩子,基本上就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南非大学按期毕业率不足五分之一。 肯尼亚学生回避GMAT考试的现象更说明问题。他们倾向于在本地读MBA,就因为可以避开这个考试。当地教育专家解释,这源于教育体系过于注重“死记硬背”。 大家的担忧很实际。国内大学生为一份工作挤破头,凭什么让海外“水学历”的人来抢机会?有网友直言:“我们自己的孩子熬夜搞科研,为什么海外本科生能轻松来华抢机会?” 这种不公平感会伤害所有人的积极性。 K签证不是传统工作签证。持有者主要进行教育、科技交流或创业活动。理解这一点很重要,它能缓解部分就业焦虑。但消除疑虑的关键,还是完善政策和强化执行。 我们需要筑起“标准”与“审核”两道墙。明确“知名高校”的界定,不仅要看学历,更要查科研成果和项目经历。建立跨部门核查机制,联合教育、科技部门验证学历真伪。入境后的跟踪管理也不能放松。 北大刚取消了本科绩点制度。生命科学学院前副院长王世强说得明白:学生不该把精力全用来应付考试。这份改革的勇气,整个教育体系都该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留学生试卷连加减法都不会? K签证该治治“注水留学”了 刷到高校非洲留学生的试
欢笑相伴
2025-10-04 10:50: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