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美国驻华使领馆在其社交平台X上突然宣布:因政府拨款问题未解决,官方账号将暂停定期更新,仅保留紧急安全信息发布。这事直接源于美国国会两党谈不拢,导致联邦政府从10月1日起正式“停摆”。 美驻华使领馆在社交平台 X 上宣布账号停更这事儿,看着突然其实一点不新鲜,说白了就是美国国会两党又闹掰了,把政府的钱袋子给锁了,连驻外使领馆的 “零花钱” 都给卡了壳。 这可不是第一次上演这种戏码,自 1980 年以来,美国政府已经搞过 14 次停摆,近半世纪算下来更是有 20 多次,简直成了两党斗争的固定节目。 这次停摆的根子还是老问题:钱怎么花。民主党非要借着临时拨款法案,把年底到期的《平价医疗法案》加强型补贴续上,还想让部分合法移民也能享受医保福利;共和党偏不答应,一门心思要维持现有拨款水平,顺便削减对外援助这类他们看不顺眼的开支。 两边各说各的理,9 月 30 号那天参议院把两党各自的提案都给否决了,转天 10 月 1 号财政年度一开局,联邦政府直接断了粮,这不就 “停摆” 了。 其实早有预兆,副总统万斯早在会谈后就直说了 “要停摆了”,毕竟过去一年里,政府已经在 2024 年 12 月和 2025 年 3 月两次踩线过关,这次没续上也算是积怨爆发。 政府一停摆,驻外使领馆首当其冲受影响。美国国务院早就有规矩,没钱的时候非核心服务先砍,27000 名员工里超过三分之一得回家待着,新的拨款、出差和大部分政策工作全得停。 驻华使领馆的社交账号更新就属于这类 “非必要项”,看看记录就知道,X 账号和微博最后一条都是 10 月 1 日国务卿鲁比奥的国庆祝贺,之后直接哑火,只留着紧急安全信息的口子,这操作和 2018 年美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的套路一模一样 —— 当年也是停摆后立刻暂停社交媒体更新,只保紧急服务。 别以为就账号停更这点事儿,背后的损失大了去了。高盛早算过账,政府每停摆一周,经济增速就得掉 0.15 个百分点,旅游业一周就得赔 10 亿美元。 2018 年底那次闹得最凶,为了修美墨边境墙,两党僵了 35 天,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经济损失 110 亿美元,其中 30 亿根本追不回来,80 多万政府雇员要么无薪休假要么硬扛,一天光日薪损失就有 4 亿美元。 这次更狠,白宫直接让各机构做大规模永久裁员计划,国务院 66% 的员工要休假,连签证护照这类靠收费维持的服务都只能 “看情况办”,要是停摆久了,想办美签的人怕是得排到明年。 这种 “自残式” 停摆早就成了美国的制度痼疾。1995 年克林顿时期,停摆 21 天逼得 28.4 万雇员休假;2013 年为了奥巴马医保,关门 16 天蒸发数十亿美元,消费者信心崩了,贷款审批全耽误了。 复旦大学韦宗友教授说得明白,民主党就是借拨款法案反击共和党削减福利的操作,可遭殃的是普通人和政府运作。驻外使领馆的账号停摆看着是小事,实则是美国外交手脚被捆住的缩影 —— 连日常信息发布都保障不了,更别说推进什么国际合作了。 更讽刺的是,每次停摆都号称 “关键职能不停”,可文职人员休假照样拖累国家安全后勤,经济数据发布中断还会误导投资者。 就像这次驻华使领馆,虽说紧急安全信息还发,但谁都清楚,这种靠两党心情维持的运作,早把 “超级大国” 的体面磨得差不多了。 毕竟从 1977 年第一次停摆至今,这戏码演了几十回,损失累计起来是天文数字,可两党只盯着自家选票,哪顾得上驻外机构能不能正常干活。
10月3日,美国驻华使领馆在其社交平台X上突然宣布:因政府拨款问题未解决,官方账
康安说历史
2025-10-05 10:46:29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