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日本突然宣布了 10月4日,石破茂回应高市早苗当选,他说到:日本需要的不是分裂与对立,而是合作与宽容。在现在这种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希望她不会将日本带入歧途。(环球网) 石破茂所指"歧路"包含三重风险:首先是修宪时间表,高市承诺2027年前完成修宪,但民调显示54%民众反对第九条修改;其次是军备扩张,高市主张的防卫费翻倍计划(达GDP2.5%)需增税12万亿日元,可能触发经济衰退;最危险的是敌友界定,高市将中朝俄列为"特定威胁",但日本贸易依赖中国市场达24%。 高市早苗的防卫构想充满冒险性:计划将陆上自卫队改编为海军陆战队模式,组建"离岛夺还部队"针对钓鱼岛;推动自卫队海外派兵常态化,修改"武器等防护"标准以便在盟国受袭时先行开火;更敏感的是探讨"核共享"可能性,虽未明说但暗示可接纳美国战术核武器。 这些举措将突破日本战后安全政策底线,可能引发地区军备竞赛。中国必然加强东海巡逻,朝鲜可能重启导弹试射,俄罗斯会在南千岛群岛增强部署。 高市倡导的"经济安全"存在内在矛盾:她要求半导体产业链撤离中国,但日本电子企业30%利润依赖中国市场;她主张强化稀土储备,但日本90%稀土进口自中国;她推动粮食自给率提升至50%,但需削减工业用地改种水稻。 这种脱离全球经济现实的构想,可能重蹈2010年"稀土危机"覆辙——当时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日本汽车业停产两周损失2000亿日元。 特朗普政府对高市当选表示"谨慎欢迎",但设下红线:不支持日本单独对朝行动,拒绝为钓鱼岛冲突承诺地面部队介入。这种有限承诺,与高市期待的"无条件支持"存在温差。 更棘手的是经济摩擦,特朗普要求日本开放农产品市场作为安全保护交换,但高市需要保护农村选民利益。这种矛盾,可能使日美同盟陷入"安全靠美国,经济抗美国"的撕裂状态。 韩国总统办公室已启动应急评估,担心日本修宪后可能主张对独岛主权;中国外交部强调"希望日本延续和平道路",但解放军加强东海演习频次;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委婉提醒"区域稳定需要包容性领导"。 这些反应显示,高市的强硬路线可能使日本在亚洲陷入孤立。特别是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关键期,日本若被视作美国代理人,将丧失经济整合主导权。 石破茂的警告暗指历史经验:1930年代军部独裁导致国际孤立,1980年代贸易战引发经济泡沫,2000年代对美一边倒错失亚洲发展机遇。这些教训说明,日本最成功的时期都是坚持开放与平衡。 高市路线与这些历史智慧相悖,其主张的价值观外交、经济安全优先、军事扩张等,都带有历史错误路线的影子。 日本20-39岁群体对高市政策普遍冷淡。网络调查显示,仅18%年轻人支持修宪,高达62%认为应优先解决少子化问题。这种代际价值观差异,可能引发政治参与度进一步下降。 更严重的是人才外流风险,日本顶尖大学毕业生赴海外就业比例已达15%,若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可能加速精英流失。 尽管石破茂发出重磅警告,但日本主流媒体反应克制。读卖新闻、产经新闻等保守系媒体淡化处理,NHK仅作简讯报道。这种舆论管控,反映媒体与权力中枢的紧密关系。 但社交媒体呈现不同图景,Twitter上"保护和平宪法"标签单日讨论量破50万,年轻人用 meme 讽刺高市政策。这种新旧媒体温差,预示社会共识破裂。 2026年美国中期选举后,对日政策可能调整。若民主党重夺国会,可能施压日本缓和与邻国关系;若特朗普连任,则可能要求日本承担更多军费。这种外部不确定性,使高市难以制定长期战略。 最危险的是"弃子"风险。若美国为对华谈判需要,可能牺牲日本利益。历史上有尼克松冲击、奥巴马钓鱼岛中立表态等先例。 尽管高市立场强硬,但日本外务省已在筹备2026年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这种官僚体系的自律性,可能促使实际政策比言论温和。类似安倍第二任期时,虽言辞强硬但仍维持对话渠道。 特别是RCEP实施进入关键阶段,日本作为主要受益国,需要与中韩协调。这种经济理性,可能对冲政治对抗。 石破茂的警告,表面是政见不合,实则是日本国家发展道路的哲学之争。当这个曾经因战略误判而遭遇毁灭性打击的国家,再次站在历史十字路口时,选择"合作宽容"还是"对立分裂",将决定其未来五十年的国运。 高市早苗的当选不是终点,而是新一轮国家战略辩论的起点。在中美战略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日本最需要的不是选边站队的投机智慧,而是基于国家长远利益的战略定力。 石破茂所指的"歧途",本质上是用短期安全换取长期风险的短视行为。真正的强国之路,永远建立在开放包容与战略自主的平衡之上。 信息来源:石破茂回应高市早苗当选:希望她不会将日本带入歧途 人民日报2025-10-04 21:30北京
【日本防卫省官员担心爆发战争,希望民众不选高市早苗】日本自民党总裁选即将开始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