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立陶宛突然宣布了 ​​10月5日,立陶宛维尔纽斯机场公司突然宣布:机场

英明果断雪梨 2025-10-06 08:36:11

就在刚刚 立陶宛突然宣布了 ​​10月5日,立陶宛维尔纽斯机场公司突然宣布:机场上空立即关闭,所有飞机不许起飞降落,因为雷达里出现一串气球,凌晨的航班被赶去拉脱维亚和波兰,哥本哈根飞来的一架干脆掉头回家。 ​欧洲最近像着了魔,哥本哈根、慕尼黑也刚被无人机吓停过,这回轮到立陶宛陪跑。 候机楼里凌晨的安静一下就被砸破了!本来蜷在椅子上补觉的乘客,被广播里“所有航班暂停起降”的通知惊醒,有人揉着眼睛摸手机查动态,有人拎着行李往服务台冲,排起的长队绕了候机楼半圈。有个要去波兰参加女儿婚礼的老太太,手里攥着烫金的请柬,跟工作人员反复确认“是不是搞错了”,声音都带着颤——她提前三个月就订好了机票,连婚礼上穿的礼服都打包在行李箱里。还有从哥本哈根飞来的乘客,在飞机上熬了两个小时,眼看要降落却被通知“掉头返航”,有人在机舱里忍不住抱怨“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在哥本哈根多睡会儿”,乘务员只能一遍遍解释“是地面空域管制,我们也没办法”。 直到上午九点多,立陶宛民航局才发了个简短声明,说“雷达监测到3个不明气球,为规避风险关闭空域”,没说气球从哪来、有没有危险,更没提啥时候能恢复。这回应也太敷衍了!要知道维尔纽斯机场是波罗的海三国的重要中转枢纽,每天光客运航班就有近百架次,还有不少空运生鲜、药品的货机——那些要运到当地医院的急救药品,因为航班备降全被堵在路上;本来要送进超市的丹麦生蚝,在机舱里多闷几个小时,到地方估计都得变质。之前哥本哈根机场也犯过类似的错,上个月因为“疑似无人机出现”,直接关了5小时,最后啥也没找着,倒是滞留了上万乘客,有人在机场椅子上蜷了一夜,连口热饭都没吃上。 更让人费解的是欧洲这阵子的“过度反应”。慕尼黑机场去年底更夸张,发现个“不明飞行物”就紧急让两架飞机备降,结果查来查去,只是附近农民放的风筝;还有荷兰鹿特丹机场,今年初因为“看到可疑光点”,暂停航班半小时,最后证实是路灯反射的光。不是说安全不重要,可连基本的识别都没做,就一刀切关机场,这哪是“谨慎”,分明是怕担责的“懒政”——反正出了问题“关机场”最省事,至于乘客的时间、航空公司的损失,好像都没人在意。 有航空领域的专家吐槽过,现在欧洲不少机场的应急机制根本跟不上,遇到点不明情况就慌了神。像这次的气球,其实用雷达就能大致判断大小、速度,再结合周边空域情况,基本能分清是民用玩具还是其他东西,可立陶宛连这点排查都没做,直接把机场封了。那些被耽误的乘客,有的改签要等两天,有的只能自己掏钱买高铁票去目的地,没人给个说法,更没人提赔偿——说到底,这种“为了安全不管民生”的做法,反而把“安全”变成了折腾人的负担。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64

评论列表

米兰的小铁匠

米兰的小铁匠

1
2025-10-06 09:11

干死立陶宛。加油

猜你喜欢

英明果断雪梨

英明果断雪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