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主动投降后,被司马懿灭了三族,刑场上,曹爽悔恨地说:“我怎么就这么傻,听信了司马老贼的口头发誓。“ 魏明帝曹叡临终前,将年仅八岁的幼主曹芳托付给两位重臣,大将军曹爽与太尉司马懿。 作为曹魏名将、大司马曹真的长子,曹爽凭借曹氏宗室的特殊身份,在朝堂上聚拢起一批依附自己的势力。而司马懿凭借多年南征北战积累的赫赫军功,以及在朝野上下树立的崇高威望,成为曹爽独揽大权路上难以逾越的障碍。 后来,在亲信丁谧等人的极力撺掇下,曹爽不顾朝中反对声音,贸然发起了对蜀汉的军事进攻,妄图通过一场胜利来压制司马懿的影响力。然而,这场准备不足、仓促发动的伐蜀之战,最终以的惨败告终。 可这场失败不仅没让曹爽收敛野心,反而让他更加急于巩固自身权力,之后,他以强硬手段将郭太后软禁在永宁宫,断绝其与外界的联系;同时,表面上给司马懿晋升太傅的虚职,实则剥夺了其担任太尉时掌握的军权。 紧接着,曹爽将弟弟曹羲任命为中领军、曹训任命为武卫将军,掌控了京城的禁军力量。 掌控大权后,曹爽任人唯亲,将何晏、邓飏、丁谧等只会空谈玄学的浮华之士提拔。曹爽胆大妄为,私自将魏明帝生前宠幸的七名嫔妃接入自己府中。 被剥夺实权的司马懿,并没有选择与曹爽正面抗衡,而是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他对外宣称自己身患重病,闭门在家休养,实则在暗中秘密筹划反击计划。 有一次,曹爽对司马懿的 “病情” 心存疑虑,派亲信李胜前往司马懿家中探听虚实。司马懿早已识破这一计谋,故意装作神志不清的模样,说话颠三倒四,甚至将李胜提及的 “前往荆州任职”,错听成 “前往并州任职”。 这番精湛的 “表演”,成功让曹爽放松了对司马懿的警惕,认为这位老臣已经失去了威胁。 然而,司马懿这位历经曹操、曹丕、曹叡三朝的元老重臣,在暗中从未停止行动:一方面,他让儿子司马师秘密招募并训练了三千名死士,作为发动政变骨干力量;另一方面,他暗中联络太尉蒋济等对曹爽专权早已不满的朝中重臣,结成反对曹爽的同盟,耐心等待最佳的发难时机。 机会终于到来,这一天,曹爽陪同幼帝曹芳前往洛阳城南的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为了彰显家族权势,曹爽还让弟弟曹羲、曹训等曹氏主要成员,以及何晏等亲信大臣全部随行。 司马懿得知消息后,立即抓住这个京城空虚的绝佳时机,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政变。 司马懿首先以郭太后的名义发布诏令,下令关闭洛阳所有城门,切断京城内外的联系;随后,派遣大司农高柔前往曹爽统领的军营,以 “代理大将军” 的身份接管军队;又派太仆王观前往曹羲掌管的部曲,控制其麾下兵马;而司马懿本人,则亲自率领军队占据洛水浮桥,封锁了京城与外界的交通要道。 曹爽得知政变消息后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始终无法做出明确的决策。就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大司农桓范冲破洛阳城门的封锁,来到曹爽身边,并献计说:“您应当立刻带着天子前往许昌,凭借大司农的官印调动天下粮草,同时向各地发布诏令,召集天下兵马讨伐司马懿。” 这一计策极具可行性:许昌作为曹魏的旧都,距离曹爽的驻地仅有两天的路程;而且,手中掌控着天子,就能占据 “奉天子以令不臣” 的道义制高点,名正言顺地讨伐司马懿。 可面对如此可行的对策,曹爽却陷入了长达一整夜的犹豫之中,始终无法下定决心。 司马懿请蒋济写信给曹爽,在信中着重强调 “司马懿已经以洛水为誓,绝对不会加害你与你的家人”。 得知司马懿“以洛水为誓”后,曹爽最终还是选择放弃抵抗,说:“我至少还能回到府中,做个衣食无忧的富家翁!” 桓范陷入了绝望,气得大骂说:“曹子丹(曹真的字)是何等的英雄,没想到竟然生出你们这样如同猪狗般无能的儿子。我今天也会因为你们,而被满门抄斩啊!” 紧接着,曹爽交出权力,回到了洛阳的府邸。然而,司马懿的清算行动,来得既迅速又残酷无情。 司马懿以 “宦官张当私自将宫中才人赠予曹爽” 为突破口,下令将张当逮捕入狱,对其施加严刑拷打。在酷刑的折磨下,张当最终被迫按照司马懿的意图,诬陷曹爽 “与何晏、邓飏等人密谋,计划在发动叛乱。这一毫无事实依据的谋反罪名,成为了司马懿诛灭曹爽三族的 “合法” 借口。 就这样,曹爽、曹羲、曹训、桓范、何晏、邓飏、丁谧等人被杀,三族也被诛杀。 临死前,曹爽带着无尽的悔恨,声嘶力竭地嘶吼道:“我怎么就这么愚蠢,竟然相信了司马老贼的口头发誓!” 经过这场高平陵之变,曹氏宗室的力量被摧毁,司马氏家掌控了曹魏的大权。司马懿通过这场政变,为儿子司马昭、孙子司马炎后来取代曹魏、建立晋朝铺平了道路。
曹爽主动投降后,被司马懿灭了三族,刑场上,曹爽悔恨地说:“我怎么就这么傻,听信了
绝世剑王
2025-10-06 13:01:50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