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本质,从不是爱情
很多人以为结婚是为了爱情,其实不然——若只为爱情,根本无需结婚。
什么是爱情?是彼此朝思暮想,时刻想黏在一起。可无论结不结婚,这份黏糊的状态并不会改变。更何况,婚姻从不是爱情的“保鲜盒”,反而常被称作“爱情的坟墓”。翻遍整部婚姻法,没有只言片语提及爱情,通篇核心不过一个“钱”字:界定财产分割、明确责任归属,本质是一份受法律保护的契约。
就像婚礼上的誓词,你或许曾以为是走流程,可那恰恰是婚姻的真相:“无论富贵贫穷、年轻衰老,都长相厮守,唯有死亡能将彼此分开”。说白了,结婚后你们就成了“公司合伙人”,各持50%“股份”,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公司盈利,一人一半;公司破产,风险共担。
这份契约,更像是对“强者”的制约。人会成长,能力与地位会变化,哪怕结婚时再般配,十几年后也可能出现巨大差距:他爬到30楼成了总裁,你还在10楼原地踏步。若没有婚姻的约束,他大可以选择能陪他爬向31楼的人,淘汰跟不上节奏的你。而爱情根本撑不起这份制约——它不过是短期的荷尔蒙吸引,保质期最长一年,短则数月,等牵手时心跳不再加速,纯粹的爱情就已落幕。
但爱情并非毫无用处,它是婚姻的“催化剂”。没有爱情时,人会精打细算彼此的得失,像上市公司重组般计较变量,最后大概率互相看不上;可爱情能让人“冲昏头脑”,忽略些许不完美,心甘情愿签下婚姻契约。毕竟,若人人都清醒权衡,结婚的人会少之又少,而婚姻的核心目的,从来是为了幸福,而非守护爱情。
结婚前,你以为生活是琴棋书画诗酒花;结婚后才懂,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正是这份烟火气里的契约,让彼此成了最心腹的人:她的煤气罐有人扛,他的破衣服有人补;她不用怕深夜流氓敲门,他不用怕病卧无人照料。家庭本就是一个经济单位,结婚的民间说法“过日子”,道尽了本质——两个人同舟共济,用更低的成本换来更安稳的幸福。
你放弃了“彩旗飘飘”,却拥有了家中永不倒下的“红旗”;你多了“每天回家打卡”的约束,却能看见家里永远为你亮着的灯;你会为鸡毛蒜皮吵架,却能在病床上收到他端来的热水。婚姻里从没有完美的人,接纳自己的缺点,包容对方的不完美,才能握住这份幸福。
爱情会消逝,但婚姻可以长久。你一定见过公园里牵手的老夫妻、工地上互相带饭的穷苦伴侣、医院里日夜照料老伴的人——他们早过了靠荷尔蒙吸引的年纪,却依旧彼此陪伴。这就是婚姻:爱情是入口的糖,尝过就化;而契约与陪伴,才是能暖一辈子的粥。
爱情与婚姻,只隔一张纸,却是地狱与天堂的差距——懂了这份真意,才算读懂了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