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状况 菲律宾最近又遭遇了一次大地震,受灾情况不轻,震中在南部棉兰老岛地区,地面建筑损毁严重,部分区域通电困难,民众生活陷入困境。 可奇怪的是,这次震后,菲律宾的那些“铁杆盟友”表现得异常安静,不管是美国、日本、韩国,还是新晋“热络”的乌克兰,一个个都像突然集体隐身了一样。 既没有公开表态慰问,也没看到什么实际援助,更别提紧急物资或者救援队伍了。这一幕让不少人感到意外,甚至有些尴尬。 其实,这早就不是第一次了。前段时间菲律宾才刚遭遇强台风和洪涝灾害,灾区一片狼藉,农田被毁,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民众连饮用水和食物都短缺。 那时候也一样,国际社会几乎静悄悄,菲律宾的“老朋友们”一个都没出现在第一时间,甚至连个象征性的“慰问声明”都没放出来几个。 当时不少菲律宾网友就在社交平台上吐槽,怎么灾难一来,朋友都跑光了。说到这,其实也可以从更大的背景里看看这件事。 菲律宾近年来在南海问题上和美国、日本、韩国越走越近,军事上频繁互动,甚至还邀请美军重返多个军事基地,搞联合军演,架势摆得挺足。 按理说,这样的“战略伙伴”关系,哪怕不是亲密无间,至少也该在天灾人祸时伸手帮一把吧?可现实却不太一样。 美日韩在台风那会儿没动静,这次地震也还是默不作声,连最基本的人道援助都没见着。这不禁让人想到,这种“盟友关系”究竟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 如果只是单方面配合军事部署、战略围堵的需要,那在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对方自然不会把你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 菲律宾如今的境遇,其实也能提醒其他国家,处理国际关系时不能只看眼前的热闹,得看看长远的利与弊。不是所有的“盟友”都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很多时候,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 有意思的是,就在菲律宾为灾后重建焦头烂额的时候,中国却是第一时间表达关切,并通过红十字组织提供了应急援助物资。 这其实也不是第一次了,中国在菲律宾遭遇自然灾害时一直保持稳定的援助节奏,虽然不会大肆宣传,但每次都能看到实实在在的行动。这种默默支持的做法,反而更容易赢得当地民众的认可。 从历史上看,菲律宾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时,真正站出来提供帮助的国家其实屈指可数。十年前超级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时,中国、日本都派出了救援队,美国也出动了军舰支援。 但那是特殊时期,有战略考虑。而现在的局势变化,似乎让“战略考量”优先级高于人道关怀,这就让人对这些所谓的“盟友”关系打了个问号。 国际事务从来不是靠嘴说说那么简单。一个国家在你需要帮忙时的表现,才是判断这段关系值不值得继续的关键。 如今菲律宾多次遭遇天灾,盟友却连续缺席,这种“沉默”比不援助还让人寒心。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国家间的合作更应该建立在互信和互助基础上。 而不是一味地配合某些国家的战略部署。或许这次地震过后,菲律宾也该重新思考一下,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朋友。 是那些只在战略上把你当“棋子”、平时热情高涨但真正出事就不见踪影的,还是那些虽然话不多,但在关键时刻总能伸出援手的?答案,其实已经很清楚了。 参考资料:菲律宾强震最新消息:已致72人遇难,灾区大面积停电,建筑损毁严重,病人被安置在停车场 2025-10-02 09:30·闽南网
菲律宾海警发言人塔里拉对中国学者高志凯在马尼拉论坛上的发言又恨又怕,今天发帖进行
【19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