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令人深思的一段话:“经常往来美国,发现美国的明星不带货,因为明星属于高收入人群,不去抢底层人群的饭碗,让底层人也能有口饭吃;而中国就不一样了,大小明星、经济学家、企业家,全都带货,把影响力发挥到极致,简直是荒唐!” 可别以为美国明星是心善,其实是他们有更 “体面” 的赚钱路子。碧昂斯从不蹲直播间卖衣服,人家自己搞了个运动品牌 Ivy Park,一件卫衣卖上千照样被抢空; 蕾哈娜更厉害,做个美妆品牌 Fenty Beauty,直接把 “多元肤色” 做成潮流,赚的钱比带货多十倍。犯不着跟小老板抢 “9 块 9 包邮” 的利润。 关键的是,美国那边 “踩坑” 代价太大。之前有个品牌卖童装,衣服里漏了根断针,直接被判赔几百万美元。明星要是敢带货,万一产品出问题,赔的钱能让他们一夜回到解放前。 而且美国人买东西实在,90% 的人要么逛超市,要么上品牌官网,78% 的人连购物直播间都没进过 — 你带了也没人看,何必自讨没趣。 但去年出了个反转,把这层 “体面” 戳得稀碎。好莱坞罢工,十万演员没活干,穷到去餐厅端盘子、送外卖。结果中国短剧一杀过去,情况全变了。 洛杉矶片场里,之前演《教父》的选角导演,主动追着中国团队要合作;美国三线演员的日薪,从 200 美元直接涨到 2000 美元,还能现金日结。你看,不是他们不想抢饭,是之前没遇到 “好机会”,真有赚钱的路子,谁也没客气。 再看中国这边,简直是 “全员带货” 的狂欢 — 越有影响力的人,越想往直播间钻。 前两年 “潘嘎之交” 的瓜大家都吃了吧?潘长江前一天还苦口婆心劝嘎子 “直播水太深,你把握不住”,结果没过几天,自己拿着酒瓶在直播间吆喝 “家人们赶紧抢”,脸打得比谁都响。 还有些明星更离谱,为了赚快钱,给有争议的创业者站台,等人家人设崩了,就甩一句 “我没做背调”,把粉丝的信任当废纸。 连本该讲经济、聊学术的教授,也开始 “不务正业”。郎咸平之前天天在电视上分析股市、评企业,现在倒好,改做 “情感博主”,讲完家长里短就卖千元课程,把学术信誉折成了直播间的热度。 有个 985 高校的教授更实在,直接说 “讲一堂课才 80 块,不如直播卖本书赚得多”—— 你说这价值倒挂,谁能顶得住诱惑。 大老板们也没闲着。有的是被逼的,比如某教育机构老板,之前做线下培训,后来转型做直播,拿着黑板讲知识带货,硬生生把绝境走成了活路;有的纯粹是 “趁热度”,靠着自己企业的名气,往直播间一站,商品就被抢空。可他们没想想,这碗饭,本来该是中小商家的。 最惨的还是那些守着小店的底层老板。河北有个做日用品的商家,去年卖了 1300 多万,看着挺多吧?光给平台交的推广费就有 582 万,最后算下来,净利润就剩 5 万 3,还不够给员工发奖金。 你不投流,直播间根本没人看;投了流,赚的钱还不够付推广费。只能跟着卷 “9 块 9 包邮”,把利润压到不能再压,最后活活被耗死。 平台的规则更坑人。好的曝光位置全给了明星、大 V,中小商家想露个脸比登天还难。有个开服装店的老板说,自己播了三个月,最高在线人数才 23 人,还是亲戚朋友来凑数的。反观那些明星直播间,一开播就有几十万人等着 — 这哪是竞争,根本就是 “降维打击”。 但最近风向变了,越来越多人不想被 “流量镰刀” 割了。去年抖音上开直播的商家,比前一年多了 113%,有 1000 多个商家,不靠明星带货,光自己播就卖了上亿。 做铜器的品牌,跟三星堆博物馆合作,直播间里讲文物故事,铜杯子卖得比网红款还好;做苏扇的老店,教年轻人画扇面、编扇骨,没花一分推广费,粉丝涨了几十万。 平台也开始动手管了。去年一年就处理了 1300 万条违规带货视频,47 万个账号被永久封号 — 那些靠 “忽悠” 赚钱的,越来越难混。现在直播间里,明星的 GMV 占比降到了 9%,反倒是中小商家的自播,成了新的增长点。 其实曹德旺说的 “荒唐”,不是反对带货,是反对 “抢饭”。美国明星不带货,不是多高尚,是他们有更适合自己的赛道;中国的问题,是有影响力的人,拿着自己的优势,把底层人的活路堵死了。 明星该做的,是演好一部剧、唱好一首歌,不是在直播间喊 “家人们冲”;教授该做的,是讲好一堂课、写好一篇研究,不是靠八卦引流卖课;老板该做的,是把产品做好、把企业管好,不是靠名气抢小商家的生意。 大家各守各的赛道,底层人有饭吃,有影响力的人有体面 — 这样的流量场,才不算荒唐。
十八对娱乐圈的父子好像大部分星二代都很难超越父亲这是什么原因呢?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