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佳木斯市关工委 以“四个新转变”破解农村关工新课题

转自:黑龙江日报

本报讯(记者王彦)农村青少年成长环境变了、“五老”队伍状况变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如何跟上?近日,佳木斯市关工委结合基层实践提出,通过“工作内容、方式、指导、作风”四个新转变,破解新形势下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难题,推动工作与时俱进、精准发力。

“不贪多求全,要把力量用在刀刃上。”该市关工委主任赵桂英提出,农村关工工作需先厘清边界、聚焦主业。针对青年农民,开展“思想观念+法制教育+实用技术+心理疏导”四位一体培训,助力其成长成才;面对少年儿童,依托“五老”言传身教强化思想品德与非智力因素培养,同时协调解决其生活学习中的实际困难。

“农村关工不能‘单打独斗’,要找对方法、整合资源。”在工作方式上,佳木斯市关工委探索出一套务实路径。

德育与关爱“分责协作”:以学校为主阵地,通过“五老”进校园联动家校社,确保少年儿童德育“不漏项、不漏人”;关爱救助以政府为主导,关工委当好“哨点”,及时发现困境儿童情况、沟通汇报并协调解决,由政府兜底保障。

活动与指导“统分结合”:乡镇关工委统筹群体类活动,利用红色资源、教育基地开展集中关爱;村关工小组负责入户随访问题青少年、慰问贫困家庭等“点对点”工作。同时推动跨界融合,联合文旅部门开发就近岗位、与电商平台建创业实训基地,为青年农民创业铺路。

流动管理“无缝衔接”:针对农村青少年进城、返乡流动情况,抓好城乡转换、村校衔接,让流动青少年无论在哪里都能感受到关工组织的关怀。

“基层最怕‘一刀切’和‘无用功’。”佳木斯市关工委坚持问题、需求、目标导向,杜绝行政化、机关化倾向,不搞“一般粗”要求,允许基层“有所为、有所不为”。具体实践中,该市切实为乡村关工组织减负: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文件、报表和评比迎检,不喊空口号、不做表面文章;同时鼓励基层创新,支持关工组织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思路,让工作更贴合农村需求。

“牌子挂起来,更要让工作实起来。”在工作作风上,佳木斯市关工委强调“阵地实化、思路创新”。依托乡村党建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好用活“五老”工作室,避免“一块牌子、一本册子”流于形式,真正转化为服务青少年的实际成效。同时,秉持“甘当配角、甘当绿叶”的格局,主动搭台或配合其他部门,只要是有益于青少年的事就积极参与;鼓励工作人员跳出传统思维,加强学习,确保农村关工工作的思想和行动始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