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0月18日,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两百名专家学者相聚考亭书院,共同参加朱子学与全球文明对话大会暨第四届考亭论坛。在主旨报告环节,8位专家学者围绕朱子学的当代价值与文明互鉴展开深入阐述,从哲学思辨到实践智慧,从文化传承到全球伦理构建,引人深思。

对于朱子文化的当代价值,我想重温朱子的三句名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在讲学习的价值。朱熹永远主张学习,主张格物致知。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订立学规,让学生学做圣人。主张依次读《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等,以求古人之微妙处。他还讲读书三法,眼到,口到,心到,这都是最能践行、最有意义又最富理性的做法,这也是解决当代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尊重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
存天理,灭人欲。可以理解为节制的力量。朱熹并非要求人们完全摒弃欲望,而是要区分合理的要求和过度的欲望。天理是自然法则和道德准则的体现,它代表着正义、公平和善良;而人欲是个人过度的私欲和贪念,这些私欲往往会使人陷入无尽的痛苦和罪恶之中。当代社会往往陷入物质主义的陷阱,在这种情况下,重温朱熹这句话是有价值的。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文明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每种文明都有自己的理路和格局,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多元、包容。朱熹也面对着种种不同的思想,主张对话,主张辩论。大儒们不曾说服彼此,却因此反思自己,提升自己,这是世界文明最需要的态度,也是儒家文明的基本特征和重要贡献。(本组文字由林梦琳、林奥、严岚、程若兰整理图片由罗光耀、张行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