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正式向全球宣告,对乌首度动用超级炸弹,震动西方国家。 乌克兰南部的天空在那天显得反常,没有预警的警报声,也没有导弹的尾迹,只有一声突如其来的巨响。 那一刻,地面被巨大的冲击波掀起,建筑坍塌成废墟,乌军士兵几乎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这不是普通的炮击,而是一场悄无声息的毁灭。 事后,人们才知道,俄军动用了改造后的FAB‑3000滑翔炸弹,这枚看似来自老年代的武器,让整个战场的规则重新被书写。 这枚被称作“超级炸弹”的武器,其实是苏联时期就有的老物件,早在上世纪中叶就已经列装部队,当时主要用来打大型军舰、加固工事这些硬目标,后来因为觉得威力太大没地方用,就慢慢停产了。 过去用这炸弹可不轻松,战机得飞到目标正上方才能投弹,相当于把飞机直接暴露在对方的防空火力网里,稍有不慎就会被击落,所以实战中很少用到。 但俄乌冲突打起来后,俄军发现老武器有新用法,就把这压箱底的家伙翻了出来,给它装上了新配件。 关键的改造就在两部分:滑翔翼和导航模块。之前的FAB-3000就是靠重力往下砸,扔出去就没法控制,现在有了折叠的滑翔翼,从万米高空投下后能像小飞机一样滑翔几十甚至上百公里。 导航模块用的是俄罗斯自己的格洛纳斯卫星信号,只要提前把目标的位置输进去,炸弹就能自己顺着路线飞过去,误差特别小。 更厉害的是,装了这两套配件后,俄军的苏-34战斗轰炸机和图-22M3轰炸机根本不用靠近前线,在乌军防空导弹打不到的安全区域就能投弹,既保证了飞机安全,又能精准打击目标。 这炸弹的威力才是真正让西方揪心的地方。它整个重量有3吨,里面装的炸药就有1400公斤左右,差不多是1.4吨炸药的量。 爆炸的时候,冲击波能覆盖11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区域,不管是乌军的排级据点,还是加固的土方工事,都能一次性摧毁。 之前攻打马里乌波尔的亚速钢铁厂时,乌军躲在地下的加固掩体里,以为能扛住所有打击,结果FAB-3000一炸,掩体都被震塌了,里面的人根本没法抵抗。乌克兰的士兵后来回忆,这种炸弹炸过之后,所有阵地都被夷为平地,根本没法防守。 俄军之所以要把这老炸弹改造成“超级武器”,其实是摸准了战场的要害。现在的精确制导导弹虽然先进,但造价太高,没法大规模使用。 而FAB-3000是老库存改造的,成本特别低,下诺夫哥罗德的兵工厂早就恢复了量产,和去年比,各种炸弹的产量翻了好几倍,FAB-3000更是批量下线。 现在俄军每天都要投下上百枚这种滑翔炸弹,今年已经投了3500枚各种型号的FAB系列炸弹,是去年的16倍。 这么大的投放量,就算乌军有西方援助的防空系统也扛不住,因为这炸弹飞行时没有动力,信号特征弱,很难被雷达发现,等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拦截了,这也是那天乌克兰南部没有预警的原因。 西方国家的震动,本质上是这种武器让他们的援助方案失灵了。之前西方给乌克兰送了不少防空导弹,但这些导弹主要针对的是战机和巡航导弹,对付这种滑翔炸弹根本没用。 俄军飞机在安全区投弹,防空导弹够不着;炸弹滑翔过程中很难被探测,拦截窗口特别短。美国福布斯网站嘴上说“不用怕”,说1.1吨的炸弹就能致命,3吨的是“过度杀伤”,但实际上西方媒体也承认,这种炸弹已经迫使乌军从阿夫杰耶夫卡这样的关键阵地撤出。 更让西方焦虑的是,FAB-3000的量产意味着俄军能持续发动这种高强度打击,而乌克兰的防线根本经不起这样的消耗,后续西方不管再送多少武器,恐怕都没法改变战场态势。 从战场规则来看,FAB-3000的出现让“防区外精确打击”变得不再是少数先进国家的专利,俄军用低成本改造就实现了大规模覆盖,这颠覆了西方对现代战争的认知。 过去西方觉得靠先进防空系统就能守住防线,但现在这种“老弹新改”的武器让防线变得脆弱不堪。而且这种打击不仅摧毁工事,更打垮士气,乌军士兵面对这种无预警、大威力的轰炸,根本没法安心驻守阵地。 西方国家清楚,一旦乌军的防线被这种炸弹撕开缺口,整个战局就可能向俄军倾斜,这也是他们迟迟不敢直接介入,只能口头施压的原因之一。 说到底,这枚改造后的老炸弹之所以能震动西方,不是因为它比核武器厉害,而是因为它精准戳中了俄乌战场的痛点,用低成本实现了高威慑,既改变了前线的攻防平衡,也让西方的援助陷入了尴尬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