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打了10多年仗,到投降前才死了200多万,就兵源枯竭了,连那些娃娃兵都上了战场,这有点不对呀?当时日本的总人口将近8000万,超过了德国,而德国死亡人数近800万,是日本的三倍多。苏联的人口大约是日本的两倍,死亡人数超过了2,000万,几乎是日本的10倍。德国和苏联的兵源都没有陷入枯竭,偏偏小日本就不行了,这是为啥? 1945 年日本投降前,账面上的军队人数达到 920 万,可外界都在说他们兵源枯竭,连十五六岁的娃娃兵都扛着枪上了战场。 这事儿看着矛盾,其实扒开细节全是侵略战争挖下的坑。 日本当年总人口七千多万,按理说能征兵的人不少,但他们一开始的兵源就透着畸形。 不是所有日本人都愿意当兵,仙台、熊本这些地方要么武士道狂热,要么家里穷,年轻人挤着去军营混口饭吃。 可关东、近畿这些富裕地方的人,躲兵役比什么都积极,有人故意切掉手指,有人体检前故意染肺炎,就为了被评个 “丙等” 免服兵役。 最初上战场的基本都是自愿参军的精锐,这些人训练足看着战斗力强。 但 1937 年全面侵华后,仗打起来就收不住了,我国战士们有强大的信念和对抗的能力。 武汉会战一场仗下来,日军伤亡十多万,三次长沙会战又被歼灭十一万多,这些精锐像填进火坑一样慢慢耗没了。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又把剩下的骨干调去跟美军死磕,瓜岛、塞班岛这些地方成了绞肉机,整建制的部队被打光。 塞班岛战役最后,日军指挥官逼着平民和女学生跳崖,一千多士兵里混着大量半大孩子。 精锐耗光了只能扩大征兵,标准降得比坐滑梯还快。 为了凑数,日本还强制朝鲜人当兵,战败前一共征了 24 万朝鲜籍士兵。 可兵再多也没用,美军早就掐断了他们的海上生命线。 1945 年三个月里,美军布下一万多枚水雷,炸沉炸伤七十多万吨商船,日本进口物资直接降了 90%。国内工厂被轰炸,钢材石油全断了,新征的兵别说枪炮,很多人只能拿着陆军发的图纸自己做竹枪,前陆军大臣荒木贞夫还嘴硬说 “三千万竹枪能挡列强”。 这根本不是简单的 “人不够用”,是侵略战争把日本的战争机器彻底搞崩了。 日本本来就是个农业国底子,非要学工业强国搞全球扩张,既没足够的资源,也没靠谱的动员体系。 一开始挑着精锐打仗,看着威风,实则是在 “吃老本”,等老本吃完,补充的新兵连三个月训练都没有,1945 年的新兵平均体重比 1941 年轻了 10 公斤,面黄肌瘦的连枪都扛不稳。 更要命的是指挥层的瞎折腾,日本统治层有个 “无责任体系”,天皇握着最高权力却不用担责,官僚和军部互相甩锅,把精锐一股脑往最危险的地方送,根本没考虑过后续补充。 对比一下德苏就更清楚了。 德国能从占领区征兵,苏联有乌拉尔山的工业基地撑着,就算伤亡大,物资和兵源能跟上。 日本呢?本土就那么点地方,资源全靠抢,抢来的物资运不回去,国内壮劳力被抽空,工厂里只剩妇女和学生,造出来的飞机用木头竹子当零件,俯冲时都能自己散架。 所谓的 “一亿玉碎”,不过是用宣传掩盖真相,2800 万义勇队里,有人拿着镰刀,有人扛着甲午战争时的老枪,这样的军队根本没战斗力。 更讽刺的是,这种枯竭不光是军队层面,整个社会都被掏空了。 1944 年开始,日本老百姓每天只能领二两米,饿到吃树皮。 士兵在前线饿肚子,国内民众怨声载道,反战的情绪已经压不住了。 从昆仑关战役歼敌一万只俘 5 人,到雪峰山会战歼敌两万俘 450 人,战俘越来越多,说明士兵早就不想打了。 说到底,日本的兵源枯竭是侵略的必然结果。 野心撑不起国力,欲望喂不饱战争,靠着抢来的资源和一时的精锐撑场面,迟早会露馅。那些扛着竹枪的娃娃兵,既是战争的受害者,也是侵略野心的牺牲品。 日本的野心也让他们吃到苦头,但对于这段历史,我国永远不会忘记,如今我们国富民强,绝对不会在被侵略。 正义从不会缺席,野心越大,摔得越惨。 靠侵略堆砌的霸权,终究会被自己挖的坑埋葬。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