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我看到周深那个采访,说实话,有点被刺到。 他说,那首《大鱼》,唱了不知道多少遍了

我看到周深那个采访,说实话,有点被刺到。 他说,那首《大鱼》,唱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可每次前奏一响,他还是会紧张。 我就在想,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啊?一个歌手,唱自己的成名曲,不该是肌肉记忆、信手拈来吗? 他说,他永远在想,怎么面对第一次听他唱歌的人。 就这一句,我懂了。 他不是在完成一个工作,他是在交付一颗真心。每一次都像第一次。怪不得那么多人,从七八岁到七八十岁,从国内到海外,都愿意为他奔赴。前阵子演唱会,他问台下:“你们从哪来?”那句响亮的“中国台湾!”不就是最好的回答吗?声音这东西,骗不了人。 他说音乐像水,想象力是容器,方的圆的,都能装。他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不用去迎合谁,把自己的“味儿”唱足了,别人自然会被吸引。我特别喜欢他那个比喻,说戏腔像国画里的泼墨,一下子意境就出来了。 这哥们儿,太清醒了。 在这个都讲究“7秒抓住耳朵”的时代,他还在那儿笨拙地、虔诚地琢磨,怎么把一首歌唱得不一样,怎么对得起舞台。 然后他轻描淡写地说,自己就是个“幸运的普通人”。 一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 看到这儿我才恍然大悟。 怪不得啊。因为淋过雨,所以总想为别人撑伞。因为自己曾经那么渴望被听见,所以现在无比珍惜每一个能歌唱的机会。 他说前辈告诉他,紧张怎么办?答案是“做好最该做的、最基础的事情”。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何尝不是这样呢? 你的汗水洒在哪里,你的舞台就在哪里。这句话,太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