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万斯表态,印度裔“炸锅”了!   美国副总统万斯一句“希望印度裔妻子乌莎皈依基督

万斯表态,印度裔“炸锅”了!   美国副总统万斯一句“希望印度裔妻子乌莎皈依基督教”,瞬间在全美印度裔社群掀起滔天巨浪。   这可不是简单的家庭信仰闲谈,而是在反移民情绪抬头与政治极化交织的背景下,将私人领域彻底拖入政治漩涡的典型事件,500多万美国印度裔的集体愤怒,本质上是对身份尊严与政治投机碰撞的强烈回应。   在跨信仰婚姻中,希望伴侣与自己共享信仰本不罕见,美国每三对跨信仰夫妻中就有一对曾讨论过信仰皈依的话题。   但万斯的表态从一开始就脱离了私人范畴。他选择的场合是纪念保守派领袖查理·柯克的活动。   这位“美国转折点”组织创始人,正是鼓吹白人基督教核心地位的标志性人物,其追随者构成了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运动的核心力量。   面对台下数千名保守派支持者,万斯将对妻子的信仰期待公之于众,这番话更像一份递向保守派阵营的投名状,而非单纯的情感表达。   印度裔的愤怒,早已不是针对一句话的应激反应,而是长期身份焦虑的集中爆发。   就在万斯表态前几天,佛罗里达州议员钱德勒·兰热文还在社交媒体上宣称“印度人来美国是为了掏空钱包”,甚至呼吁集体驱逐,如今这位议员竟以“言论自由”为由起诉谴责他的市政当局。   更早之前的5月,麻省理工学院印度裔学生会主席维穆里,只因在毕业典礼演讲中批评学校与以色列的合作,就被禁止参与典礼,文凭只能邮寄送达。   从公然辱骂到言论压制,印度裔在教育、政治等领域遭遇的排斥,让万斯的言论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正如印度裔美国人基金会的苏哈格·舒克拉所言,社群本就满是不确定性,这番话无疑是火上浇油。   更让印度裔无法接受的是万斯言行中的双重标准。今年4月,万斯以“印度女婿”的身份访问印度,带着乌莎和孩子参观斋浦尔的文化遗址,营造出尊重印度文化的形象。   但鲜有人注意,访印前一天他还在梵蒂冈会见教宗,高调彰显自己的天主教信仰。   这种对不同群体的差异化姿态,在其政治生涯中屡见不鲜:他曾批评移民政策“绑架国家”,却靠着妻子的移民背景塑造多元形象;他在公开场合强调“家庭价值”,私下却将妻子的信仰当作政治筹码。   乌莎此前在采访中透露的细节更具讽刺意味,她努力在家庭中维持信仰平衡,给孩子读印度教书籍,带他们接触印度文化,孩子们就读天主教学校却可自主选择是否洗礼,而万斯的表态,无疑否定了妻子在家庭宗教传承中的努力。   万斯的政治算计背后,是印度裔日益增长的政治分量与现实待遇的失衡。如今美国印度裔人数已经超过500万,是最大的亚裔群体,家庭年收入远高于全美平均水平,在政坛更是涌现出哈里斯、黑莉等跨党派代表。   2020年大选中,他们在亚利桑那等摇摆州的投票率与白人持平,人数甚至超过当年拜登的赢票差额,足以影响关键选举结果。   共和党本想争取这部分选票,万斯的言论却背道而驰,暴露了其内心深处对少数族裔信仰的轻视,以及对保守派票仓的过度依赖。   德鲁大学副教授桑盖·米什拉的分析点破了本质:万斯的话或许源于个人想法,但在公众眼中,它呼应了那些反移民、强调白人基督教至上的思潮。   这种思潮正在侵蚀美国的多元根基,而政治人物的言论往往会起到放大效应。   当副总统公开表达对妻子宗教信仰的“期待”,实质是在暗示非基督教信仰需要向主流信仰靠拢,这与美国标榜的宗教自由精神背道而驰。   面对批评,万斯在10月31日辩解称这种指责“令人作呕”,充满“反基督教偏见”,还强调乌莎鼓励过自己坚定信仰,且没有皈依计划。   但这种回应避重就轻,刻意忽略了场合与身份带来的影响。正如网友所言,普通公民在家中谈论信仰是私事,而副总统在保守派核心活动上发表类似言论,就成了对特定族群的隐性冒犯。   乌莎的沉默让这场争议更添一层复杂色彩。这位成长于虔诚印度教家庭的女性,一直努力在家庭中维系两种信仰的平衡,她让孩子接触印度教文化的做法,本是多元家庭的典范。   但在丈夫的政治议程中,她的信仰却成了可以被拿来示好的工具,这种无声的牺牲,更让印度裔社群感到愤怒与共情。   这场风波早已超越言论本身,它映照出少数族裔在身份认同上的挣扎,也暴露了政治投机对私人伦理的侵蚀。   当信仰成了政治筹码,当家庭话题成了讨好选民的工具,受伤的不仅是个体尊严,更是社会的多元共识。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信息:2025-11-02 20:03·《环球时报》官方账号 万斯表态,印度裔“炸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