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二战日军士兵的“混日子”生存法! 1939年的日本大阪,21岁的铃木六林男被征

二战日军士兵的“混日子”生存法! 1939年的日本大阪,21岁的铃木六林男被征召入伍,编入日军第37师团。 和其他抱着“军国主义狂热”的士兵不同,这位从小在大阪市井长大的年轻人,从入伍第一天就想着“怎么混到战争结束”——可他没料到,“混日子”的想法,竟先把他送进了日军里最苦的重机枪分队。 重机枪分队是日军的“苦差事代名词”。铃木每天的任务不是扛着20公斤重的机枪工具箱在泥泞里行军,就是反复拆装机枪部件,手指常被金属零件磨得出血。 比他更惨的是弹药兵,每人要背22公斤的弹药箱,箱带勒得肩膀脱皮,走慢了还会被长官用军刀背抽打。 更危险的是,重机枪是对手优先打击的目标,铃木所在的分队刚到前线没半个月,就有3名士兵在一次炮击里被炸伤。 在等级森严、强调“绝对服从”的日军里,“混日子”需要偷偷摸摸的技巧。铃木很快从老兵那里学到了第一招:故意掉队。 每次长途行军,他就放慢脚步,等大部队走远后,假装脚崴或体力不支,留在原地“等待收容”。日军有专门的“收容队”,负责收拢掉队士兵,虽然会被训斥,但至少能暂时脱离前线,还能在收容站混上一顿热饭——前线常吃掺沙子的饭团,收容站的米粥里却能见到几粒豆子。 第二招是“训练不合格”。日军定期有射击、拼刺训练,铃木故意把子弹打偏,拼刺时也故意放慢动作,每次考核都排在最后。 长官见他“实在不是打仗的料”,便把他调去后方基地打杂,负责搬运物资、打扫营房。基地虽也辛苦,却远离炮火,铃木在那里待了近半年,甚至学会了用罐头盒煮土豆,改善自己的伙食。 他所在的小队,因为大多是大阪、京都一带的“市井兵”,“开小差水平”在整个中队里出了名。 有次中队接到命令去抢占一处高地,他们小队故意走错路,等赶到时战斗已经结束,只需要帮忙清理战场——而其他小队在进攻中阵亡了30多人,他们小队却没一人伤亡。中队长气得骂他们“丢尽皇军脸面”,却也没过多追究,毕竟补充兵源越来越难,能保住人手已是万幸。 最惊险的一次,铃木和3名战友在巡逻时遇到了数十名对手。当时他们手里只有2挺轻机枪和几支步枪,战友们都慌了神,想开枪反击。 铃木却拉住他们:“开枪只会引来更多人,咱们一冲上去就是同归于尽,不如装成迷路的后勤兵,慢慢往后退。”几人假装慌乱地收拾东西,慢慢向后方挪动,对手见他们没开枪,也没贸然追击,就这样,他们侥幸躲过一劫。 战争结束后,铃木回到大阪,靠开小面馆为生。他在回忆录里写道:“我从没想过当英雄,只想活着见到家人。那些喊着‘为天皇牺牲’的口号的人,大多没能回来。我不是什么勇士,只是个想混日子的普通人。”这段“混日子”的经历,让他活到了战争结束。 信源:《陆军步兵漫画物语》,作者是日本漫画家斋藤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