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那个上了初中的小子,是不是还一进门就扯着嗓子喊“妈”? 是不是还像个小麻雀,围着你叽叽喳喳讲学校里那些鸡毛蒜皮的破事儿? 是不是还喜欢跟你开一些很幼稚的玩笑,一天喊你八百遍,把你喊到脑仁儿疼? 先别嫌烦。 我跟你说,你这是捡到宝了。 这意味着,那个人人闻之色变的“青春叛逆期”,在你家,大概率就是个雷声大雨点小的过场。 他根本没打算跟你“叛逆”,也没想“折磨”你。 烦不烦?当然烦。 但你知道这份“烦”的背后是什么吗? 是这小子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告诉你:妈,这个家,你这里,是我最放松、最安全的地方。 外面的世界再复杂,同学关系再难搞,学业压力再大, 回到家,只要喊一声“妈”,他就知道,自己能卸下所有面具和铠甲。 这时候,你千万别犯傻。 别去扮演一个“纠错官”,盯着他的成绩单,挑剔他的坏习惯。 更不要说:“你都多大了,还这么粘人!” 这一句话,就把他推出去了。 就把他当个和你合租的“室友”。 一个有独立思想,但偶尔需要你指点一下迷津的成年人。 给他一个你看世界的角度,就够了。 至于别的角度,让他自己磕磕碰碰地去悟。 真的,青春期,我们当父母的,拼的不是谁更会“管”。 而是拼谁更能“忍”。 忍住不说教,忍住不控制,忍住那份想把孩子拽回“安全轨道”的焦虑。 老师只能陪他三五年,教他解题。 而我们,是要给他一个能回得来的家,一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