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杜丽娟北京报道
“我们去秀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跨区迁移后,很快就收到了秀山税务部门推送的迁移事项办理指引,有了这些内容,企业在迁出前的很多事也心中有数了。”重庆宜必兴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必兴商贸”)财务负责人徐小林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近期,为了拓展业务,徐小林所在公司打算从重庆市秀山县迁移至四川省宜宾市。此次办税体验让徐小林深刻感受到政策惠民的便利性,而这也是重庆减税降费办税效能提升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重庆市税务部门以“减”与“简”的双轮驱动,推动减税降费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办税缴费效能显著提升,为山城各类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提振信心注入了强劲的“税动力”。
跨区办税便利纳税人
作为一家成长型的初创企业,发票额度对宜必兴商贸来说十分重要。“一般刚成立的企业,发票额度只有50万元,当时很担心因为搬迁导致重新申请发票额度太低,影响之后几个月的销售。”徐小林坦言,但宜必兴商贸在6月初完成整体迁移后,发票额度信息也随同迁移,并保留了每个月250万元的发票额度,实现平稳过渡,让公司拓展业务更有信心。目前,该公司已正常经营,并与新客户签订了销售合同。
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跨区域特别是跨省份办理涉税事项,对于不少纳税人来说,是一件耗时耗精力的事。为让纳税人便利办税,国家税务总局创新升级“跨域办”“就近办”“全国通办”等服务举措,重庆税务部门于2024年4月在电子税务局上线“远程虚拟窗口”,通过远程身份核验、资料传递、音视频互动、屏幕共享等技术,实现办事人员与外省、外区税务人员的可视化互动,在不改变执法主体、不改变税务人员权限、不改变业务办理流程的前提下,线上通办跨区域税费事项。
重庆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重庆全市44个区县的税务局征纳互动服务运营中心已设立“远程虚拟窗口”,办税服务厅设立跨区域事项办理窗口,线上或线下均可受理或办理全国范围的税费业务,问办一体,服务更便利、规范、快速,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有关数据显示,今年1—9月,重庆税务部门累计接受或发起跨区域互动服务3.39万次,通过“远程虚拟窗口”办理跨区域税费通办业务9.46万笔。
聚焦经营主体跨区迁移环节多、多头跑等难题,重庆税务部门还主动将服务关口前移,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登记信息共享,根据市场监管部门共享的迁移数据,主动通过电子税务局等渠道推送跨区迁移涉税事项办理指引,提前解答纳税人迁移前面临的“去哪办”“怎么办”“要办什么”等疑问。
据统计,今年1—9月,重庆市共有310户纳税人顺利完成跨省迁移,迁移涉税事项平均办理时长压缩了5至10天,符合条件的企业当天即可顺利迁出。
智能自检让申报更准确
除了跨区办税,纳税申报也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基础环节,如何准确填报备受诸多中小微企业关注。聚焦这一问题,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在多地试点纳税申报智能自检服务。
作为税务总局在电子税务局上线申报“智能自检”试点单位,重庆市税务局江北区税务局、璧山区税务局、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税务局从今年8月起先行推广该项服务。截至今年9月,试点三地纳税人共完成申报自检12047户次,其中通过系统检查提示异常信息646户次,纳税人及时更正申报465户次。
今年9月,位于重庆市璧山区的重庆轩圣鞋业有限责任公司财务人员张先生在登录电子税务局办理涉税业务并自检时,收到一条企业所得税申报提醒:“您A200000表第2行‘营业成本’与同期财务报表中的《利润表》‘营业成本’本年累计数不一致,请核实是否填写正确。如有疑问请联系主管税务机关。”
张先生立即核对企业所得税季报表,发现自己误将部分期间费用计入营业成本,导致申报数据与利润表不符。他随即修正,及时排除了错误隐患。“‘智能自检’能自动比对申报数据,帮我们这些财务力量有限的小企业省去了大量核对时间。”张先生说。
申报“智能自检”功能是税务部门按照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化理念,依托全国统一规范电子税务局开发的一项纳税申报自查自纠智能辅助服务,旨在以系统自动核验替代传统的人工核验,提升税费申报的准确性和便利性。
重庆市税务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处长许皓介绍,该功能上线前,纳税人需自行办理并核对各类税费申报数据,容易出现疏漏和涉税风险,日常更正申报的情况较为常见。此前税务部门主要采取“事后核查+人工提醒”的模式实施监管,不仅人工核查和提醒的工作量较大,还难以及时发现纳税人的申报疑点。一旦在征期结束后再更正申报,纳税人将产生滞纳金,还可能面临纳税信用评价扣分的风险。
在许皓看来,申报“智能自检”功能在申报环节自动比对数据、快速识别异常、迅速生成提示提醒信息,既减轻了纳税人自查负担,也缓解了基层税务干部的工作压力,双方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