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机构检测数千例中国人血清样本,74种化学物质被检测到,鲁苏浙沪为重灾区。 2024-2025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团队收集了全国5696名健康人和12种慢性病患者的血清样本,对267种化学物质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其中74种化学物质的血清检出频次高于50%,这些物质主要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塑料添加剂、多环芳烃等环境污染物,许多具有内分泌干扰、免疫抑制或致癌潜力。 这些化学物多为内分泌干扰物,可模拟或阻断激素作用,导致生殖发育异常、免疫力下降。部分为已知致癌物(如苯并芘),长期暴露增加肿瘤发生率。研究强调,不良环境暴露是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癌症等的主要诱因之一。 上海、浙江、江苏、山东人群血清中化学暴露物浓度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地区工业发达、城市化程度高、人口密度大,导致塑料制品、农药、汽车尾气、工业废水等污染物排放多,日常接触更频繁。 类似结论在其他研究中反复出现,如江苏表面水和沉积物中内分泌干扰物风险高(RQ值最高达74.9),上海饮用水和废水中双酚A等检出率高。 并非所有74种都“致命”,但多重暴露(如“鸡尾酒效应”)放大风险。国际上,内分泌干扰物已被WHO和欧盟列为优先污染物,中国也将其纳入“新污染物”治理重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