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美媒:席卷韩国的反美浪潮让李在明紧张,背后或有中国身影!有评论表示,这种颠倒黑白

美媒:席卷韩国的反美浪潮让李在明紧张,背后或有中国身影!有评论表示,这种颠倒黑白的言论,既暴露了美国对盟友的傲慢与推卸责任,也凸显其对地区局势的误判,韩国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霸权甩锅救不了韩美同盟的颓势! 这事儿得从2025年9月4日说起,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在佐治亚州布赖恩县的现代汽车和LG能源解决方案合资电池厂搞了个大行动,一下子抓了475个人,其中300多是韩国工人。这些人主要是技术骨干,来美国帮忙建厂培训本地员工,本来签证是短期商务的,结果因为文件小问题就被当成非法移民抓了。消息一出,韩国国内就炸了锅,民众多半觉得这不光是移民执法问题,更是盟友间的基本尊重没了。Realmeter的民调显示,9月9日有59.2%的韩国人表示对美国政府的失望,这数字可不是闹着玩的,平时韩美关系稳稳的,现在一下子掉到谷底。 李在明作为韩国总统,上任才半年多,本来正忙着平衡经济和外交,这下子直接被推到风口浪尖。9月11日,他在记者会上直言,这场突袭行动太莫名其妙了,让韩国企业对在美国投资犹豫不决。他特别提到,特朗普总统后来表态说这些韩国工人是熟练技术人才,希望他们能留下来,但这话说出口已经晚了,工人已经被扣留一周,条件据说很差劲,有人回来后描述拘留所里拥挤不堪,饮食不合口味,还得戴手铐脚链。韩国政府赶紧派外交团队去华盛顿交涉,外长赵显还飞过去谈人权问题,美方答应内部调查,但赔偿和签证改革的具体方案到现在还拖着。李在明下令全面审查政府应对机制,看看有没有疏漏,这态度摆明是想稳住国内情绪,同时给美方施压。 韩国媒体和民众的反应特别接地气,大家不是光喊口号,而是从实际利益出发吐槽。韩国企业界,尤其是汽车和电池行业,本来把美国当成大市场,现代和LG砸了上百亿建厂,就是冲着电动车补贴和供应链转移去的。可这事儿一出,首尔商界就开始嘀咕,未来派人去美国培训风险太高,万一再来一次,谁敢打包票?韩国总统府9月11日就放风,说企业可能会推迟或缩减对美投资计划,这不光是钱的事儿,还牵扯到产业链安全。想想看,韩国出口到美国的半导体和汽车零件本来就占大头,现在贸易谈判正紧锣密鼓,美方又加关税威胁,李在明夹在中间,进退两难。他在百日记者会上强调,得改善美国签证系统,让韩国工人能正常工作,不然这同盟的信任基础就晃荡了。 美媒这边,《纽约时报》9月24日发文,标题就叫《韩国人描述佐治亚ICE突袭后的恐惧与愤怒》,里面详细写了工人回国后的证词,说这行动像军事操作一样突然,韩国人觉得被当罪犯对待。文章还点出,这正好撞上特朗普的移民和贸易政策,韩国作为关键盟友,现在人心惶惶。副总统万斯在白宫对记者放话,说韩国刚办完APEC峰会,外交红利还没消化,反美情绪就起来了,他直指北京借这个机会转移视线,利用社交媒体放大不满,煽动韩国人对美敌意。这话听着像在甩锅,韩国网民一看就火大,推特和脸书上到处是转发批评,说美国自己执法出岔子,还怪别人。万斯还顺带提了日本在韩受欢迎度上升,这点北京没想到,但韩国人压根不买账,大家觉得这是美方傲慢惯性作祟,盟友权益都不顾,还想推责任。 韩国《朝鲜日报》和《中央日报》都发社论,说美国这种颠倒黑白的逻辑,暴露了它对盟友的居高临下劲儿。佐治亚行动不是孤立事件,早几年美国就对韩国劳工签证卡得死死的,疫情后更严,现在抓人视频一放,韩国年轻人直接上街抗议,喊的不是反美口号,而是要平等对待。民调显示,20-30岁群体对美好感度跌了20多个百分点,他们平时追美剧用苹果,但这回觉得现实太刺眼。专家分析,这波浪潮根子在韩美同盟的结构性问题上,美国总想韩国在对华政策上站队,可韩国经济离不开中国市场,出口占比30%以上。李在明上台后就推平衡外交,6月就职演说里点名北韩但轻描淡写中国,就是不想选边站。现在美方这么一闹,韩国更得走中道。 说到底,这反美浪潮不是中国身影在背后推波助澜,而是韩国人自家眼睛雪亮,看清了霸权那套老把戏。过去韩美同盟靠军事互信撑着,美军驻韩2.8万人,联合演习年年搞,但经济上韩国总觉得吃亏,芯片联盟里美国卡脖子,电动车关税又来。再看长远,韩美关系不会崩,但裂痕肯定深了。李在明得在国会安抚保守派,他们本就疑心他对美软,对中硬,现在得证明同盟价值。评论家说,霸权甩锅救不了颓势,韩国人不是傻子,知道同盟是双向的,美方得拿出诚意,比如简化H-1B签证给韩国工程师,不然投资流向越南印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