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日本政客又闹笑话! 日本保守派政客吉田康一郎公然宣称“日本在1945年签署投降书

日本政客又闹笑话! 日本保守派政客吉田康一郎公然宣称“日本在1945年签署投降书的对象是中华民国,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以新中国对日本投降事宜没有发言权”。 说白了,按照日本政客的逻辑,那么现如今的中国完全可以继续打着“反侵略”的旗帜继续对日本采取武力行为了。 吉田的核心谬误,是把“国家”和“政府”混为一谈,混淆了国际法中的“政府继承”原则。简单说,国家是固定的主权主体,政府只是代表国家行使权力的机构,就像一家公司换了管理层,不能否认之前的债务和承诺。 1990年两德统一,东德政府消失,但西德完全继承了东德的国际权利义务,包括之前签署的条约和领土主权,没有国家会主张“东德的事西德管不着”。 苏联1991年解体后,俄罗斯作为继承国,接手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席位和所有条约义务,美国也未主张“只认苏联不认俄罗斯”。 放到中国身上,这个逻辑同样成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属于政府更迭而非国家分裂,完全继承了中华民国的全部主权,包括对日本的战争善后权利。 1971年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明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从国际层面彻底解决了“谁代表中国”的问题。 日本1972年签署《中日联合声明》时,也明确承诺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而该公告的核心就是落实日本对中国的投降义务,这本身就是对新中国继承地位的认可。 吉田故意忽略一个关键事实:1945年日本投降的法律基础是《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这两份文件的核心是“日本将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里的“中国”是主权国家,而非特定政府。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的《无条件投降书》开篇就明确“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全部条款”,而公告第八条清晰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日本官方过往表态更能说明问题。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中,日方递交的官方说明文件明确写道:“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经纬,台湾应当返还给中国,这是日本政府不变的见解”。 2025年3月,日本首相石破茂还重申“坚守《中日联合声明》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吉田的言论显然与日本官方既有立场相悖。 回顾历史,上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前,也曾通过篡改教科书、否认对华条约义务等方式制造舆论。 如今日本右翼再度采用类似手法,一边宣称“新中国没发言权”,一边加速扩充军备,这种历史议题炒作与军事扩张结合的策略,值得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警惕。 同样是二战战败国,德国的做法和日本形成鲜明对比,德国没有政客会提出“只对二战时的盟国政府负责”,反而主动承认主权继承的法理逻辑,向包括统一后德国在内的受害国支付战争赔偿,直到2010年才完成对犹太受害者的赔偿支付。 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曾说:“正视历史是德国重返国际社会的前提”。正因为如此,德国才能获得邻国信任,成为欧盟核心国家。 而日本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右翼政客不断否认侵略历史,从参拜靖国神社到否认“慰安妇”问题,再到如今质疑中国的历史权利,这种对历史的逃避,让日本始终无法获得亚洲邻国的真正信任。 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自身也受益于“政府继承”原则。1945年日本战败后,天皇制保留但政府更迭,美国主导的东京审判确立了日本的战后体制,日本从未否认这一新政府的合法性,也未主张“只对二战时的日本政府追责”。这种双重标准,凸显了其言论背后的政治考量。 吉田的言论看似缺乏依据,却可能引发严重后果。若按照“换政府就不认历史账”的逻辑,不仅中日之间的战后安排会被推翻,整个国际秩序都将陷入混乱——各国可通过更换政府逃避条约义务,战争赔偿、领土争端等问题将无章可循。 对中国而言,维护历史权利并非为了“继续采取武力行动”,而是为了捍卫战后国际秩序的公平正义。 《中日联合声明》早已为两国历史问题定下基调,日本政府多次承诺遵循相关原则,个别政客的出格言论虽不代表官方立场,但也反映出日本政治生态的变化。 2025年的今天,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已远非百年前可比,有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和历史正义。 但这并不意味着会被日本右翼的挑衅干扰,而是会继续通过外交途径、国际舆论等方式,敦促日本正视历史。 吉田康一郎的言论,本质上是日本右翼的政治造势手段,通过触碰历史红线博取关注,为自身政治利益服务。 但历史真相不会被篡改,国际法理不会被无视,中国对日本的历史权利,既有充分的法律依据,也有坚实的历史支撑。 日本右翼应当认识到,当今世界已非弱肉强食的丛林时代,通过否认历史、扩充军备寻求“大国地位”,只会使日本陷入孤立。正视历史、尊重法理,与亚洲邻国和平共处,才是日本的正确选择。 MCN双量进阶计划 信息来源:日本议员:和日本签投降书的是中华民国,新中国无权发表意见,美化对台湾殖民 2025年11月20日 11:03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