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首次出来回应了!对于中日博弈,11月21日,美国务院副发言人皮戈特表示,对美日同盟和日本防卫的承诺坚定不移,包括有主权争议的钓鱼岛。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台湾海峡、东海或南海现状的企图,包括使用武力或胁迫手段。 这是美国在高市早苗公开挑衅后首次表态,等于直接站到日本一边,把话点到了中国的核心利益上。 几个月前,中美贸易战暂时休战,中方采购了美国的大豆,美国也拿到了急需的稀土资源,看似是互惠的交易,但在大国博弈里,很难有纯粹的商业往来,这些动作反而让美国感觉自己握有了一点底气,可以在政治和安全领域重新施压。 随后,高市早苗挑起话题,把敏感的台湾问题和东海局势搬到台面上。她的言论,不像是一时冲动,更像是测试中方反应的探针。 明年四月,特朗普计划访华,这段时间打“台湾牌”,无疑是在为谈判制造筹码,这也是美方一贯的做法——在正式会面前先制造紧张气氛,以求在谈判桌上占据主动。 皮戈特的这番声明,等于美国撕掉了之前的遮掩,从幕后协调走到了前台警告,直接将钓鱼岛纳入防卫范围,并点名台海、南海等区域,显然是在对中方释放强硬信号,这不是零散的外交表态,而是配合高市早苗的动作,形成了一套从试探到官方施压的策略链。 但这样做的风险不小。中方对这种挑衅并非毫无准备,如果美方坚持在台湾问题上制造事端,不排除再次收紧稀土出口或暂停已订的大豆订单,这不仅会打击美国的经济利益,还会让双方刚缓和的经贸关系迅速降温。 更重要的是,如果中美关系在特朗普访华前急剧恶化,这次访问可能直接取消,这样一来,美国原本想通过外交斩获的成果就会落空。 而一旦双边关系再度进入对抗状态,必然会波及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给共和党的中期选举增加不确定甚至负面影响,经济压力、外交失败叠加,很可能变成共和党不可承受的政治包袱。 对于这种情况,中方一直都心里有数。核心利益问题没有退让空间,美国如果执意在敏感地带挑事,回应必然会是明确且有力的,贸易、资源、外交都可能成为反制手段。 美方这次的举动,折射出他们习惯在谈判前制造摩擦的老套路,但面对中国,这一套未必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如果在中美之间不断制造新冲突,收获的只可能是更多的不确定,以及自己付出的代价。未来几个月,这盘棋的走向,将直接决定明年四月是否还有所谓的“高层互访”,也会影响东亚乃至全球的战略格局。 在你看来,美国这次的动作,是在试探,还是在提前加码?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