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活着尽忠,死了尽孝。”1985年,王震用最快的速度赶到南京,对着那些将军们警告

“活着尽忠,死了尽孝。”1985年,王震用最快的速度赶到南京,对着那些将军们警告道:许世友有邓小平给的“特殊通行证”,是特殊中的特殊,这件事只有他能干,其他人都不行!   1985年10月22日,一代名将许世友在南京走完了80载人生。   北京的医疗条件比南京好得多,将军为啥偏要留在南京?答案是:他怕去了北京,就再也回不了河南新县的老家,回不到父母的坟边。   那个年代,全国除少数落后地区外都推行火葬,这位战功赫赫的将军,怎么就能破例土葬,了却“死了守坟”的心愿?这得从几十年前的一份倡议书说起。   1956年,中央领导人发起一份火葬倡议书,毛主席、朱老总、周总理等都签了名,目的是破除土葬旧俗。   倡议书传到许世友手上,他没签字,还直接找到毛主席,当面说:“我想不通为什么要火化。”这份执拗,根子里是刻进骨子里的孝道。   许世友打小就是出了名的孝子,做错事就跪到母亲面前认错,16岁那年,他误伤地主儿子,被迫离家参加革命,临走时跪在母亲面前,哭着说:“让娘受苦了。”   往后几十年征战,他常常在梦里想起母亲,哭湿枕巾,部队两次路过老家敌占区,他都冒着生命危险回去看娘。   1952年,已是山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终于盼来探亲假。   下马时,家门口那个背柴的老婆婆让他愣在原地——灰白头发乱得像草窝,破棉鞋露出脚趾,身上的衣裳打满补丁。   他在那张苍老的脸上找了半天,没认出20年前的模样,倒是老人先开了口:“你是友德娃吧?”   “娘,我是友德啊!”许世友“扑通”一声跪下,母子俩抱头痛哭。   他帮娘卸下柴火,看着年迈的母亲还过着苦日子,心里实在愧疚,又一次跪下,这一跪就陪着娘哭了半个钟头。   娘颤巍巍起身要烧水,他没娘的话就一直跪着不动。   1957年冬天,身为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的他再回家,娘正在喂猪,他轻声喊了句“娘,俺回来看你了。”   娘脸上的笑刚绽开就落了,抱着他哭:“友德娃,俺78了,咱娘俩见一次少一次啊。”这位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将军,在娘面前哭得像个孩子。   1959年,母亲走了,许世友跪在母亲坟前,一遍遍地说:“娘,忠孝难全,您活着时我没能好好伺候,我死了一定来给您守坟。”这个承诺,他记了一辈子。   1979年10月,74岁的许世友给儿子许光寄去50块钱,写信说:   “用这笔钱给我买一口棺材。我死后不火化,要埋到家乡去,埋到父母身边,活着精忠报国,死了要孝敬父母。”   他说自己身体还好,活到八九十岁也只剩十多年,让儿子提前准备。   1985年元旦刚过,肝癌缠身的许世友知道自己来日不多,让秘书给中央写报告,别的要求没有,就想死后棺葬,理由还是“报效生母不足,活着尽忠,死了尽孝”。   那些日子,他病情越来越重,常常迷迷糊糊地问报告有没有回音。   这份报告送到北京,难住了不少人,1949年后,除了任弼时没火葬,还没人要求土葬,谁都不敢拍板。   最后,报告送到了邓小平手里,邓公太了解许世友了,这位将军60年戎马生涯,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个独一无二的人物。   思忖再三,邓小平在报告上批了八个字:“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10月26日,王震将军受邓小平委托到南京军区,郑重传达批示,一连说了七个“特殊”:   “许世友是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邓小平同志签的特殊通行证,这是特殊的特殊。”有了这番评价,再没人有异议。   10月31日遗体告别时,原本万里无云的天突然电闪雷鸣,二十分钟后又放晴,有人说老天爷都来送将军了。   将军的棺木是广州军区司令员尤太忠派人去广西原始森林砍的楠木,南京军区早就派工兵去新县老家挖好了墓穴。   11月7日半夜,护送灵柩的车队突然出发,9日凌晨到了许家泵,没通知任何人,工兵悄悄把棺木下葬,紧挨着父母的坟。   起初没立碑,后来去瞻仰的人太多,王震提议立块花岗岩碑,范曾写了“许世友同志之墓”。   坟里还放了几样东西:戴了多年的手表、常听的收音机、一瓶茅台酒、一支猎枪和100块钱,老百姓说这是给将军壮胆、打鬼、买路的。   将军的忠孝从来不是对立的。   他的忠,是六十年戎马生涯打出来的,毛主席说他“打红了胶东半边天”,从红军战士到军区司令员,他跟着党出生入死,这是对国家对人民的忠。   他的孝,不是守在母亲身边的愚孝,革命年代没法尽孝就把牵挂藏心里,母亲走了就用余生践行守坟的承诺,这是中国人最本真的亲情坚守。   忠魂守故土,孝行照山河,这便是许世友将军留给后人最珍贵的精神遗产。   ‌【评论区聊聊】你眼里的“忠孝两全”该是什么模样?不妨来说说你的看法。 (信源:许世友为给母守坟要求土葬 邓小平批示下不为例——央视网)